为缅怀革命先烈,对队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精神。2021政法学院红色文化实践队成员进行了红色文化实践的活动。
2021年1月26日实践队成员陈为楷、刘欣然来到了昌乐县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简短又隆重的悼念仪式。通过祭拜、鞠躬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景仰和追思。烈士墓前松披雪,此时正值隆冬,雪后的烈士陵园更显露着肃静和悲壮。活动的开始,实践队成员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低头向烈士默哀一分钟,以表示对烈士崇高的敬意。随后又怀着对烈士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对烈士墓进行祭拜,阅读烈士纪念碑碑文了解英雄事迹。先烈已逝,精神不朽。敬读碑文,抚今追昔,学习先烈革命精神,继承英雄革命遗志,高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置身烈士陵园,站在这片凝聚历史、激扬时代的土地上,仿佛在与先烈们对话,更像是在倾听一座大山的生命低语。从篆刻在烈士墓碑上的烈士姓名前走过,仿佛烈士当年的英勇事迹就在眼前,多少年来,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直被人们传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他人谋幸福的高尚品德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无谓和奉献精神万古长青。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曾经怀有航空救国大志的刘善本烈士。
刘善本,1915年1月25日出生在山东省昌乐县汶河边的一座名为“小泊庄”“泊庄十队”“南油坊”的庄园里。1935年夏天,刘善本以优异的成绩,怀着‘航空救国’的信念考入了国民党航校。从此,他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航空救国”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孙先生以敏锐卓越的见识,看到空军的作用,他认为“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
9月初,他来到空军学校受训,一年后毕业。一天他在图书馆里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访问记》,文章中不仅表明了毛泽东坚定的抗日决心,还明确指出最终胜利的是属于中国军民的。从此,毛泽东思想深深的印在刘善本心里,他以“航空救国”的信念精心学习飞机驾驶技术,以优异的技术驾驶飞机飞向蓝天。1946年6月26日,是普通的一天,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议》,调集30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了。
还是在这一天,刘善本驾驶国民党当时最先进的B-24式美制重型轰炸机飞到了延安,制造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爆炸性新闻。因为他看到全面内战一触即发,想到中华大地将陷入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惨痛局面便灸心如焚,他决心霍出去,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举动,来表明自己坚决反对内战的立场,唤起民众制止内战的决心。
这是一次必将载入史册的航行,其经过之曲折,情节之惊险,绝不亚于一部好莱坞大片。曾经刊登在《人民日报》、《航空知识》上刘善本亲笔撰写的“飞向延安”一文记载了当时的过程。1946年6月26日刘善本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带领十余人,喜剧性想起义成功了。
1946年6月29日晚,党中央在党校礼堂隆重召开大会,欢迎刘善本等人。受到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欢迎。7月5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第一版头条新闻醒目的大字标题:“决心退出内战漩涡,刘善本上尉架机飞延”至9月底止,各大报刊,几乎天天都有刘善本等架机起义的有关消息,掀起了反内战的宣传高潮。
刘善本等人架机起义的壮举震撼了全中国和全世界。刘善本的起义,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了。正如当时一位诗人所写的:“这是一声响亮的信号”,它宣告“人民不朽,正义不朽,在黎明的号角里,一切魔怪都要退掉!”
8月30日,八路军总部政治部任命刘善本为延安总部航空教员。毛主席赞许说:“我们要在陆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建立人民的空军,你们是在还没有人民空军的时候,去筹备创建了人民空军的,是人民空军的创始人之一。”
刘善本的思想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他的充满艰难曲折又丰富多彩的传奇经历,刘善本在自传中写道:“在延安三个月的时间,虽然是由繁华的上海到了山沟里,但是好像投身在充满着爱的家庭怀抱里,可以说对革命一切都满意,享受着革命的温暖。”
了解到刘善本烈士的英勇事迹,实践队成员们久久不能忘怀。本次实践活动的圆满成功,让成员们了解了更多先烈们英勇事迹,号召同学们向这些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英雄学习顽强拼搏、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从而唤醒同学们奋发图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理想,进一步明确时代赋予广大青年学生的神圣使命,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坚定报国之志,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成员们深切的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了队员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