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双碳”。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筑行业义不容辞。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1.3%。由此大连理工大学“贯彻‘双碳’,绿色中国”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线上采访等多种形式来调研中国减碳情况,并结合专业知识来为“双碳”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在寒假刚开始就进行了实践的讨论与规划,确定了实践的整体思路和人员分工。组内决定将考察方向分为三大部分: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由此来实现对于建筑全周期的碳排放考察,确定了政府,施工单位,原料厂,物业等实践对象。
罗洲同学线上采访了我校建材实验室的曹同学,对于传统材料,她表示,传统材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个不可逆的伤害,在生产运输和建造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温室气体,所以对于传统材料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曹学姐结合自己和同伴的研究课题内容,如把生活垃圾焚烧之后的炉渣作为一个胶凝材料来研究性能等建筑材料最新的研究方向,让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另外,曹学姐还介绍了碳减排的三个渠道,分别是技术性减排、相对减排和市场化与产业政策结合减排。实践团还了解到了碳交易、碳捕捉等知识,为之后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刘广钊同学和罗凯同学分别去到了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通过采访得知替换化石燃料、提高泥窑效率等措施已经有效削减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样生产的水泥价格会比平常高出一点点,但是影响不大。另外,水泥厂还注重旧水泥的开发与利用,利用城市生产的废弃物如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与水泥结合,加工生产成环保水泥。在水泥运输方面,有两大改进,一是改善进气系统和流态化装置,改进冷藏保温车厢体,尽量减少水泥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二是逐步实现“公转铁”“公转水”尤其是水路运输可以大大减少水泥的运输费用,降低水泥的成本。
王嘉伟同学和罗凯同学分别去到了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和湖北省京山市雁门口镇政府来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得知,政府对于新型建筑材料有一定的补助政策,例如免征所得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对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按相关规定全额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各地政府根据各省的文件精神有不同的扶持政策,但总体来说是利好的。在施工建设阶段,政府会对施工单位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监督。但是目前的监督机制也存在着不完善、不深入的问题。
王思斯同学和王文轩同学分别去到了张家口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和江苏省宿迁市“华大名府”房地产公司。两位同学分别对于施工单位进行了实地的走访以及采访。通过实践可知,在“双碳”政策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新材料,例如功能材料有:围护结构中使用更节能的EPS、XPS保温板,还有效果更好的酚醛泡沫板,它的孔间隙是闭合孔隙,不吸水,保温效果更好。建筑门窗玻璃也会使用中空Low-E保温隔热防辐射。新技术则更多体现在节能节水降尘方面,声光控灯具、地下水循环利用、围挡墙和塔吊利用循环水喷雾降尘等一些技术,也就是推广装配式建筑。现场减少碳排放,采用雾炮机,塔吊喷淋等用于抑制扬尘。现场还有裸土覆盖,裸土硬化避免扬尘出现。此外,工地还会采用最先进的智慧工地系统来实现对于碳排放的监测。对于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存放,符合标准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循环利用会进行发电或是到垃圾处理厂处理。由此可见,施工现场对“双碳”政策的响应更为全面和具体,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实践团成员王栋同学和罗洲同学在对周边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后,选定了三个小区对物业层面进行了采访调查。在施工运维方面,小区采取的解决措施基本相同:在保修期内,有建筑开发公司负责维护,超出保修期的,归小区物业或者业主自己负责。然而对于小区碳排放的问题,物业却并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仅仅停留在绿色出行,设置充电桩等行为的号召上,没有对于小区情况的数字化概述。可见在居民以及物业对于碳排放以及“双碳”政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监测手段也不完善。
最后,小组成员黎志强去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城集团。通过采访得知企业员工对于“双碳”政策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时代潮流也是必经之路。在施工方面,我也了解到传统建筑材料的能耗比较高,浪费严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特别是传统墙体材料的生产严重污染环境。如今对于石灰粘土的开采超过50亿吨,这将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在工程造价方面,节能减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建筑屋面工程中,运用水泥聚苯板等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架空隔热板等传统措施,这些节能投资会占工程造价的2%~3%。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认识到,“双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需要各个有关部门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恒。“双碳”是我们中国在新时期、新理念和新格局下一次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践行。作为新时代的大工学子,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鼓舞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来,为国家“双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1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