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最终的精神归宿。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队员前往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了解探寻书法文化,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书法是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书法善隶、楷、行、草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醉酒后挥笔写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颇有气势。
1月15日晚,社会实践团队“ichem-惟石能言队”在队长辛宜蒿主持下于腾讯会议召开第一次线上会议,讨论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活动,细化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明确各方职责和工作准备,初步探索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措施。1月27日,队员卢容钰前往王羲之故居,学习行书书法文化,为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寻可行措施。
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队员卢容钰来到王羲之故居遗址入口,映入眼帘的是门楼上方挂着的“王羲之故居”匾额,是中国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的。故居门楼可谓飞檐斗拱,气势恢宏。立身于前,便生出一种肃穆庄严之感。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城内,占地51亩。故居内有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等景点。新建的晋墨斋、名人书法碑廊,还可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不同风格的作品。
进入南大门后,看到高矗刻立的石碑,上述《兰亭序》,共书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仿佛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命的形象。进入书院,可以看到里面陈列有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碑帖,如《琅琊帖》、《兰亭序》、《十七帖》等。队员来到故居南侧,一块黑色石碑立于其上——“洗砚池”,字迹古朴苍劲。队员了解到: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完字,都要到家旁的池塘里涮笔洗砚。长此以往,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便被墨汁染成乌黑的了,留下“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此后人们称此池为“洗砚池”。可以看到现在的洗砚池比当时的要小,只有十分之一大小。
沿竹林向西,队员来到中国当代书法碑廊,里面陈列着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石刻80余块。这些书法中的上乘之作,表达了来访者对书圣的敬仰之情。继续前行,队员看到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传闻当年王羲之的书写晒书的地方。台上有一石碑巍然而立,刻有“晒书台”。其北面是琅琊书院,这是5间仿古建筑,占地200平方米,是现代人重修的,曾享誉齐鲁。其匾额“琅琊书院”四个字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集下来的。
王羲之故居于2019年被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故居内建筑典雅古朴,亭堂错落有序,园林即使在冬季仍可见各种修缮的植被。池光桥影,环境清幽。队员游览王羲之故居,领略晋文化的神韵,同众多来访者钦佩王羲之先生精妙的书法艺术,为我们优秀的书法艺术非遗文化所自豪。
队员在故居中与前来参观者就书法文化进行心得交流,其后深入人群,找寻不同年龄的市民进行线下关于弘扬中国优秀非遗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的街访,为青年人弘扬非遗文化尽己之力。队员选取了各行各业的人群,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表达不同的非遗传承观点。
汉字书法做为一种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历史长河留下一批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的革新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带来新的弘扬与突破。致力于从实践出发,循序渐进地发展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