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假期返乡,针对三农问题,热点经济问题及家乡发展建设展开探索研究,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引导青年学生加强对国情的认识,加强社会责任感。为家乡奉献智慧与力量,助力家乡发展。
关键词:家乡建设 三农问题 热点经济 探索团队成员:吕瑞翔(20213168)操申超(20210229)程相政(20213623)郑绎萌(20212693)王璐瑶(20210831)黄镜樾(20212729)吴佳颖(20211800)许文浩(20210176)汪龙春(20213033)王星宇(20211865)卓玛群措(20213997)
实践时间:12月28日、 1月9日——13日
工作安排:(1)12月26日上午,团队开展会议。基于返家乡三方面的问题讨论敲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及方案;(2)12月26日下午,团队成员一同前往安徽省蚌埠市湖光小区,绿地国际花都开展针对于城市社区的第一次调研活动;(3)12月27日到1月9日,团队全体成员根据第一次调研开始进行总结反思;(4)1月9日到1月13日,团队成员分布于自己家乡开展调研活动; (5)1月14日~1月25日,团队成员根据自己在本家乡的调研开始进行总结反思工作;(6)1月25日~1月29日,团队成员分小组进行QQ推送、新闻稿及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实践时间:2021年12月26日-2022年1月29日
二、实践地点:安徽省蚌埠市及安徽省群联村,山西省泊水村,山东省樊家庄等多个村庄
三、实践过程:依据上述工作安排,从12月26日开始团队成员一同在安徽省蚌埠市展开了第一次调研活动,通过采访社区老人,团队了解到社区老人的生活状态及关于社区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并于12月27日~1月9日团队根据调研进行了总结反思工作。1月9日~1月13日团队成员分布于己的家乡中针对于家乡建设 ,三农问题,热点经济问题等开展了关于农民、农村教师、留守儿童访谈。从中了解到了当下他们的面临的状况以及存在问题,此后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采访进行了总结感悟,写下自己的采访感悟并提出了一定的关于指导性建议。
四、实践简介 “回乡探访队”社会实践团队于12月26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一同开展调研活动,针对于家乡建设等问题对于老人群体展开了调研,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充分了解老人群体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倾听他们的反馈建议,同时结合团队队员自身认识择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此后团队队员分布于自己家乡,通过针对三农问题采访农村农民,在农村学校采访教师、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宣讲,以及走访留守儿童的家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调研活动,并针对于此上三方面的问题提出的反思总结。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队员积极撰写实践报告,此次活动加强了团队队员对于国情的认识,加强了社会责任感。 随着时代的更迭发展,家乡建设问题成为了当下发展的一个重点。团队成员根据自己所学为家乡发展提出指导建议,助力家乡发展建设,同时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助力家乡发展!
五、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作为改革开放来就显著存在的问题,在近些年愈发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由此可见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这个寒假,队员回到了家乡探访。尽管农村经济水平较好,但是所存在的三农问题仍然不可小觑。通过对村中老人的采访以及相关资料的调查,队员对三农问题的来历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其一三农问题产生的背景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对比同时期中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最低,。而对于农民,农业收入十分低,因此农民在城市打工的现象开始出现,但农民走进城市就业较困难,从而形成了大量农民工聚集在城市里没有工作。结果,农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村投资开始下降,促使更多农民进城找工作,形成了恶性循环。其二通过队员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发现由三农问题造成的影响屡见不鲜,例如很多农民工选择到大城市去打工,希望能够寻求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工资,然而他们在城市里的生活并不好过,由于城市里的高额房价高之又高,他们只能租一个狭小的房子,过着简朴的生活,甚至平时也没有时间回家团聚。与此同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随处可见。这些问题既体现出当代农民工的无奈与心酸,也表现出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其三与此同时,三农问题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也十分险峻。上文已经提到三农问题导致大量农民工群体为了谋生向城市流动、聚集,引发“民工潮”。但城市难以容纳下全部农村人员导致就业难,人口基数日渐增加也造成了一定的财政问题,从而使三农问题扩大,逐渐成为全国性的一个社会问题。而于此同时,“民工潮”尚未平息,而“民工荒”又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同时,三农问题是制约国民经济全局性的问题。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一个基础,马克思指出: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显然,如果农业和农村不能提供足够的一些基本生活资料,那么,工人无法做工,城市居民也难以从事非农产业,那么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也不可能实现。而且,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农民不和谐,全国人民就不能实现和谐;农村没有进入现代化,国家也就不能实现现代化,三农问题目前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难点。其四同时,通过团队多方面的调查,队员们发现三农问题显得较为突出,解决起来也较为麻烦,主要表现在:(1)是农民人口众多,但青年劳动力缺乏,例如队员们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许多老人是靠几亩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生病更是找村里的一些不正规大夫看,有的也会自己抗;(2)是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就业较困难,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农村人们文化水平较低,老一辈是没钱上学,小一辈是教育资源欠缺;三是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大部分地区政策落实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有些地区部分农民因一些原因无法享受到这些政策。其五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强调道”,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从国家层面,要打破城乡之间的闭塞,摒弃城乡分离的观念,突破就业难题,放弃“三农”论“三农”的片面做法,将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同时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完美转型。从制度和结构两个层面入手,推进制度再造和结构转变,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制秩序。聚焦“三农”问题,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开展的基础,也是乡村发展的最大获利者,还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和价值体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才有依托,才有发展的潜力: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农村建设和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引进技术人才,开发当地资源,使工厂企业入驻农村,加强医疗卫生建设,通过政府对农村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帮助农民生产发展及就业健康问题;再有也要呼吁青年一代奉献乡村,助力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做文章,着力解决好思想上存在的桎梏和短板问题。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乡村全面振兴集聚新动能。通过这次调研,队员受益匪浅,既对三农问题有了个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大的信心,希望自己的家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更美好,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美满。
六、社区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社区越来越重视,习总书记提到社区、走访社区。疫情中社区被委以重任,国家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与上升空间。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其实社区在日常中并没有在居民们心中留下太多重要印象,表现在很多居民其实不能分清社区和物业的区别。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地区或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集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也是宏观社会的一个小型缩影。在我国农村,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在城市,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居民委员会。在结合调研资料和我们实践队伍的走访经历,我们了解到现在的社区工作中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其一是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几乎每一处的社区都存在大量的人口外流,而社区的管理是以地域为划分的,大量人口不再定居对社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其二是随着互网络的快速发展,社区中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少,不同于以前的熟人社会,现在的社区联系越来越疏远。以前的社区工作者可以以较为简单的方式深入居民群体开展工作,但越来越疏远的人际关系无疑给社区工作也带来较大阻碍。其三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一个自发的组织,在工作性质上不属于国家行政人员。所以没有行政权力,基于这种自发组织的制度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在行使权力时所受的阻力较大。但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明确规定了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其他委员的职务、任务和标准,这无疑是将委员会作为附属机构,委员会的主席和委员作为职能部门的员工。这是由于社区存在角色定位失真,承担了太多社区难以承担的责任。其四是居民过于依赖政府,自治组织起效艰难,拿疫情期间举例,很多人不会自发的进行抗疫活动,而是等着政府发布通知统一进行。如果在疫情开始流行之初,各级的社区就积极动员群众开展防疫防控工作,这无疑会让我国整体的防疫效果锦上添花。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政府要给予居委会一定职权,以便于居委会开展工作;居民委员会要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引导下,做好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的具体工作。建立以县为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统筹指导,居民委员会协助实施的留守老年人相关措施,居民委员会可通过电话问候、上门看望等方式,定期探访老人;再有倡导居民互相交流,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同时也要呼吁儿女常回家看看,呼吁爱心人士等组织看望老人等。不过即使有这些问题存在,在我们的走访社区的过程中,社区的工作也获得了居民们的好评。“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社区安排的老年活动室,那里舒服。”在门口晒太阳的王大妈说。诚然,社区的管理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常居在家的老人们来说,社区的工作是十分暖心的,对老人们的生活照顾的十分周全,除了舒适的活动空间以外,社区还经常对独居在家的老人举行上门送温暖活动,这让独居的老人感到十分温暖。不仅是老人,孩子们对社区也抱有浓厚的情感,七岁的小刘说:“我放假的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喜欢去活动中心和那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活动中心有丰富的活动器材和宽敞的活动空间,给予了在家感到孤独的老人和孩子一处欢乐的天地。相比于社交活动丰富的青壮年人来说,老人和孩子确实是缺少社交场所,社区很好地为他们补充了社交的空间,完成了它的使命。
七、教育问题:孩子是国家的花朵,是中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农村教育就尤为重要。但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除去留守儿童外,农村教师的缺乏这一问题依旧存在于广大农村中,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学生上学路程过长共同影响着乡村的教育质量,然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为生活所迫孩子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外打拼时有不便,因此导致父母与留守儿童交流时间少,无法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另外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抓的不牢,导致农村教育一直没取得显著成果。其二,农村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仍未完善,在我国的边远山区教学条件依然很艰苦,孩子们在缺乏教学设备的情况下,很难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在同龄孩子中,缺少竞争的资本。其三,农村教师方面近几年我县农村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重点支持农村教育,使农村教学有了较大改变;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并且改统一发放为工资卡自行领取;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每年都有许多特岗教师等年轻教师加入农村教师的行列。但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边远农村学校教师严重缺乏。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一个老师要负担一个年级课量的情况屡见不鲜 。2.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许多问题。(1)交通方面。农村学校相对分布偏远。农村教师基本都住在学校,家在静乐县县城城的往往只能一周回一次家。还没通公共汽车,交通更不便利,老师回一次家要自行打滴,这既给农村教师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2)住房方面。乡村教师大多住集体宿舍,住房条件较艰苦,用水极不方便,且冬天依靠暖气取暖,生活条件较差。(3)饮食方面。农村生活条件差,购买必需品及水果蔬菜等非常不方便,所以他们常常是周五在静乐买好物资,到学校在拿来3.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调查,大多教师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大。经与农村教师交谈采访,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在农村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学生的眼界不是十分开阔,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二是来自环境。农村条件艰苦,各方面都无法与城市相比,发展空间不大;三是来自生活。工资不理想,大部分教师不是本村人因而无法照顾家庭,婚恋不尽人意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同时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4、部分农村教师思想消极。调查反映,农村教师整体上思想状况比较健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困难,热爱自己的工作,乐于教学但也有部分思想不积极,心理不太健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首要的是政府的关注重视,不仅要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资,还要坚绝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大监管力度。其次是学校,学校应该积极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开导。比如开设专业的相关课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家访帮扶等。最后也要呼吁社会组织,爱心公益等共同参与进来,一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还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不仅是其父母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应重点投入农村教育,切实为农村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边远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农村教育的水平,同时提高农村教师的稳定性。统筹规划,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制定好相应规划,并统筹安排。通过培训,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建立优秀的村教师队伍。也要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农村教师注入新力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各级部门也要关注农村教师的工作和健康,从而使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成为青年的事业平台,也是教师们的快乐源泉;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鼓励城市支援农村,青年支教等。同时基层工会要发挥作用, 用工会反应农村教师的真实情况。农村学校工会首先要有其职能性,要积极反映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从而使农村教师得到应有重视和支持。也要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争取积极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努力创设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实现精神富足。其次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国家应坚持加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鼓励教师下乡支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8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