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贫困”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原因,绝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单单存在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本身。精神扶贫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工程,依赖于政府、社会以及个体本身长时间的努力,非一蹴而就能实现。2022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扶农笃信实践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践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赴日照市卧龙山街道李家台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认知日照周边乡村发展状况、制定乡村振兴未来发展战略、解决农村精神贫困问题。
在和当地居民进行交谈之后,我从初进李家台村的喜悦转到深深的思考之中,同时对我们实践的主旨开始了心理上的高度认可。李家台村在完成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后,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意图,也没有寻求改变的意向,而是依托现存的条件,依旧是原有的“靠水吃水”的发展模式,即使建设了特色旅游小镇,当地居民的发展理念的内核与传统渔业村落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脱贫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中之重。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几十年来都在为脱贫砥砺前行,才成就了如今脱贫的巨大成效。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有的读书看报、填表算账都困难,脱贫能力普遍欠缺。此类问题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我深刻体悟到,扶贫重在扶志,是否能克服思想的惰性是激发农村人内在动力的关键。对于有劳动能力,却无脱贫志气的人来说,帮助他们做好思想引导也是关键。给予贫困户务实的产业政策,让每位贫困户尝到梦想一点点靠近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摆脱贫困意愿才会成为可能。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打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落地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通讯员李俊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28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