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百年熠熠发光。泰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11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达140余项。为深入了解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来到了泰安市美术馆,实地参访和详细探讨泰安市落实非遗“两创”工作新路径。
泰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了我们浓浓地探索兴趣。对我而言,非遗文化中包蕴的泰山文化,魅力独特,深深地吸引着我。与此同时,让我担忧的是很多非遗技艺随着时代的变迁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跟时下的生活不能接轨,在逐渐失去鲜活的生命力。然而,行走在美术馆,却给我添了一丝安慰,至少在这里,她们被永远铭记。
一进展览厅大门,两边摆放的工艺美术品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见两边的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陶瓷艺术品,大小不一的木雕,还有针织品及刺绣,竹编木雕等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这还只是“开胃菜”。
我们走进泰安美术馆的民俗文化展厅。讲解员首先带我们参观“泰山人家”。该展厅中陈列了一些传统民居内的摆设和生活起居用品,有织布机、八柱床等。见到她们时,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便铺面而来,仿佛那些过去的生活场景就在眼前。同时,各式各样的农具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农家生活的辛劳,忆苦思甜让我们更加感恩于现在生活的美好。这些传统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再次深刻的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在这个日渐浮躁的当下,生活的快节奏成为主流,而保存这样一个充满古朴又不失妙趣横生的灵魂的生活场景,让人们追忆过去,反思当下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厅里还陈列了“泥巴魏”的泥塑作品。“泥巴魏”泥塑起源于光绪年间,由新泰市石莱苏家庄的魏殿东所创。其在农闲时间用泥巴捏出漂亮的人物、动物等题材的作品,在春节、庙会时出售以贴补家用。泥巴魏已传到了第四代传人魏杰手中。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承人坚持匠心制作,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夸张变形、风趣幽默的个人风格。传承人的作品大多以农村劳作的场景和人物为主,艺术取自于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实现对乡村田园独特魅力的呈现,也是乡愁记忆进行艺术再现。泥塑作品古朴中蕴藏着精致,看似简单的造型背后是对人物神态特质的细腻呈现,需要非遗传承人日积月累的观察和对技艺的不断完善、坚持反复打磨的匠心才能呈现出这样深入人心的作品。
展厅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吸引我的,毫无疑问是泰山石乐。作为泰安市非遗项目,泰山石乐有着5000年的历史深度,是泰山文化元素的拓展与升华。它用音乐的形式赋予泰山石以鲜活的生命,使其闪烁着天籁般的艺术张力。我感慨万千,泰山石乐在泰山文化的血统里创新性地塑造了特别的泰山的音乐形象,行走在独特个性的音乐之路上。我的思绪飘回到远古时代,可以想象,在那时,泰山先民在祭祀泰山仪式“柴望”中,击石为乐,祭祀天地的场景是何等的壮观。如今,泰山古刹“普照寺”至今仍遗存有著名的五音石。这些乐器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一些石乐的演奏家们还会定期的举办石乐演奏,为观赏者带来视听的享受,让我们感受这种古拙大气的石乐的气势与悠扬。岁月没有将它消磨,反而使其独特的美感熠熠生辉。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禁感叹于博物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的独特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令我们感到骄傲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让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衍生出新的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即使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但只要非遗能守正创新,与当下的需求相结合非遗传承的未来必将是光明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3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