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满是人间烟火的温馨和富足
沐浴着宗教的清静修为而宽厚待人,
流淌着市井文化的喧嚣热烈和有序繁华
这就是泉州开元寺
2月13日15时,文乡四溢社会实践调研团的成员到达泉州开元寺,开展了关于开元寺的参观与宣传的调研。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春节期间,开元寺的游人较多。还未进入寺庙正门,古香古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社会实践调查团的成员们,惊叹于寺庙的精美雅致。对于开元寺这座千年古刹的完好保存,成员们感到深深的欣喜。
进入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壮观的东西塔。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 东塔名“镇国塔”,西塔名“仁寿塔”,合称“紫云塔”。最初都是木塔,分别建于唐末和五代,以后又先后改建为砖塔。南宋时,西塔首先改建成石塔,高44.06米,历时10年;接着东塔也改建为石塔,花了整整12年才完成,塔高48.24米。双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这两座塔均为八角五层,每层都设有四个门和四个龛。门龛的位置逐层互换,既能减少压力,又显得美观大方。各层塔身外面均伸出平座勾栏,游人可绕塔一周,凭栏远眺泉州古城的山川景色。塔心作八角形的实心体,用横梁斗拱与外壁相连结,使得重心集中,塔身稳固,在结构上的紧凑完善和科学合理,使它历经700多年来的无数次地震、风灾的考验,至今巍然挺立。同时这两座塔上还有艺术水平极高的石雕,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造像80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典型的宋代风格。塔身石壁上还雕刻着384幅精美的浮雕石像。东西双塔巍峨雄伟、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历史悠久,堪称中国古代石结构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奇珍瑰宝,也成为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人们一般称之为“泉州双塔”。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今年樱花花期较长,调查团的成员有幸欣赏了开放的樱花。樱花与古迹相互映衬,十分的美丽。
沿寺庙中轴线行进,调研团成员来到大雄宝殿殿前。大殿的柱子上刻有弘一法师所书“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据悉,此楹联本是朱熹所题,因年代久远遗失。1935年春,在泉州多地倡导恢复古迹的弘一法师,补写了开元寺山门上朱熹所撰的那副对联。他同时解说道:“寺门旧有此联,朱文公撰,久失,为补书之。”
之后,调研团成员又游览了寺内的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地。这里面的建筑装饰别有一番风味,凸显了建筑的小巧和精致。调研团成员深入欣赏了佛教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在考察过程中,“文乡四溢”社会实践调研团对部分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不少游客都是慕名而来,有的甚至从广东,江苏等地驾车前来。现场有讲解员向游客普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游客们深入地认识了古刹的千年底蕴。调研团着重对几位本地游客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发现,本地游客对古刹有着较强的文化认同感,认为其体现了泉州的悠久历史,是泉州的一张亮丽名片。大部分都表达了继续推广开元寺古迹的诉求,希望古迹能更好地“走出去”。
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沟通,调查团了解到,开元寺开通了官方微信号与网站,并与一些短视频媒体进行合作,有效地对古寺进行了推广。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开元寺开通了线上预约服务,有效控制游览人数。同时入寺需进行测温消毒等必要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通过本次调研,调研团成员对疫情常态化趋势下,家乡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方式的改变有了更好了解。对于家乡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认同。同时,调研团成员也认识到自己所背负的传播家乡文化的责任,将会致力于弘扬家乡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37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