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伊始,十个来自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的同学组成一支实践团队 ——“lim(edu)^n=∞”调研实践团。该团队旨在运用数学知识,以当今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基点,广泛收集数据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为国家基础教育贡献微薄之力。
实践团队一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覆盖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全方位的调查数据与信息,并通过广泛收集的数据,利用数学系的所学知识,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此总结出一篇数学论文。
模型旨在反映不同方面影响因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考虑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拟合。模型中因变量为学生的数学成绩,自变量分为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面。 学生方面主要考虑学生对数学的学科兴趣,课上课下活跃度,每周学习数学时间与课外补习频率四个因子;教师方面主要考虑教龄、提供额外辅导的时长和每周数学课的节数三个因子;家长方面主要考虑家长受教育程度、陪伴孩子学习的方式、陪伴时长、课外补习经济投入和课外补习频率五个因子。除上述三个主要回归模型外,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课外补习方式(大班、小班以及一对一辅导)所收获的成效,针对该因素构建回归模型。
实践队员陈柏轩说道:“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结论,由图线模型看出每周的数学课节数应保持在适中数量,即在 6 节左右的教学效果最好,过少或过多都会导致学生的平均成绩水平下降,数学课过多会导致学生的学科疲劳加重,会对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负作用。”
另一方面实践团队具有针对性地采访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5名数学老师,从5000余字的采访稿中总结知识经验。采访过程中王老师说道:数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今后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多角度评价学生,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育人要求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为契合当前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寻找更具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增强我国数学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实施多样化的课程探索,以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研究精神、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忱、培育学生数学思维及核心素养,以弥补当前数学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数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持续创新。基于此,调研团队结合数学论文拟出一份资政报告并广泛投稿。实践队员郑东海说道:“如果把数学教育比作一棵树的话,家庭教育是树根和树干,学校教育是树枝,社会教育是树叶,三者互为影响,互为补充,‘协同作战’,才能结出‘孩子成就’这个蜜果。
寒假将尽,我们实践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但是给我们带来的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对于数学教育的思考将一直陪伴我们。我们也必将继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出我们的数学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37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