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墩绣文化,促进墩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1月13日和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赓续薪火,文化流长队队员周鑫走进了济宁市泗水县圣源丽都小区和同济花园小区进行走访,深入调研居民对墩绣技艺的了解情况,进行线下墩绣文化知识传播和墩绣技艺教学。
墩绣属于北方的一个刺绣品种,由于此绣法在北方很多地区流传,不同的地区就会有不同的发音。就一个“墩”字就道出了它整个的内涵,它有着北方特有的质朴自然,豪放洒脱。墩绣在民间又叫墩花、掇花、掇绣、戳花、戳绣、剁花。多种名称体现了曾经墩绣的分布之广,流行之盛。
队员携带事先准备好竹撑、针线以及绘好线稿的布料等材料来到居民家中,首先向居民说明来意,居民都表现出了对墩绣强烈的学习热情。经过与居民的交流,队员了解到大多数的居民对墩绣并不了解。队员借此机会向居民们介绍了墩绣的发展以及特点,居民们也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表示优秀的传统文化要靠我们每个人的自觉传承!
不少居民主动向队员学习墩绣,队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耐心地进行教学。墩绣的针与普通绣花针大有不同,针头如注射器一般,不同的是针尖处有一个针眼,丝线需先穿过针头再穿过针眼方可使用。刺绣时持针如持毛笔,针与布面垂直上下运动,插针时手指微蜷,提针时则自然伸直。针插入布面时,线随针被携带穿布,把针拔出布面时,线又因布的阻力而留下线套。细密地反复掇刺,针随布面线稿的线条走动使面料背面形成的线套为线稿增加了色彩和立体感。掇绣用途极广,不但可以绣制各种尺寸的花鸟、山水、人物画,也可绣制神像、中堂、 壁挂,甚至可制成数十米长的人物组画,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刺绣作品。“墩绣用线的色彩和线条表现作品的明暗虚实,其不同于中国的四大名绣得益于剪线技巧的墩绣立体感特别强,更可刷可洗,色彩经久不褪。”队员自豪地介绍道。居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发现生活中确实处处存在墩绣的影子。
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此次的墩绣线稿内容是京剧脸谱中代表威严果断的专诸脸谱,旨在传播墩绣技艺的同时弘扬京剧文化和优秀中华精神。队员在介绍京剧脸谱时,较年长的居民对京剧了解较多,与队员交谈甚欢,谈到了京剧的发展。并表示前几年青少年对戏曲的了解较少,热情不足。好在,在党中央的倡导和支持下,社区开始举办戏曲活动,让大家更加了解戏曲文化,点燃了学习戏曲文化的星星之火。居民们有信心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会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成型的墩绣,看上去厚重饱满,摸上去是柔柔的毛绒,步骤易学却繁琐,一件成品往往需要绣许久,所以队员将材料赠送给居民,以便能够时常温习,绣出成品。也为居民对墩绣文化的传播提供条件。本次实践活动的面向者范围广,数量多。包括垂髫的儿童、意气风发的青年,也有黄发的老人。传播的文化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即墩绣文化和京剧文化。旨在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结束后,队员更加了解了居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体会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只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个人都应自觉担当的长久事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时间里,队员们会进一步加深对弘扬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提高传统文化修养,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3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