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黑陶文化观察,土与火的艺术绽放
中国青年网日照市x月xx日电(通讯员 张敬婕)山东德州的黑陶艺术从传统的黑陶技艺汲取精华,同时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革新,创造性的将质朴的原始艺术观念和技法与现代审美取向、技艺完美融合。为更深层次了解德州黑陶文化,感受黑陶文化的独特魅力,2022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弘文遗韵调研队前往山东省德州市梁子黑陶博物馆,通过对博物馆游客和相关负责人的采访调研,了解黑陶对于现今的传承发扬情况。
了解黑陶文化历史,传承非遗文化美韵
1月20日上午,弘文遗韵调研队成员们准时在黑陶城博物馆集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博物馆,具体了解德州黑陶文化的历史。入进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放置在大厅中间的聚宝盆。一个巨大的黑陶盆,盆体黝黑亮丽,正面有书法家精心雕刻的《道德经》,密密麻麻的字体足以见证制作者的用心;另一面则有画家细心绘制的《富贵牡丹图》。大气、鲜艳,队员们不由惊叹于黑陶蕴含的美韵。
具工作人员介绍,德州黑陶历史悠久,光黑陶文化遗址就有十几处,从1979德州率先在全国挖掘黑陶文化至今,40多年的沉淀中,黑陶文化已经成为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也凭着独特的制作工艺被称为“中国黑陶城”。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是要躬行
随后,队员们邀请德州黑陶城博物馆销售主管张女士进行了专访,张女士介绍自己是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并十分自豪的表示已经从事行业多年,当年德州工艺黑陶的辉煌以及过后的陨落,她都亲身经历了,并且已经能以一位局外人的冷静分析这一结果的成因。而张女士热情淳朴的态度也渐渐消除了队员内心的紧张感与拘束感,投入到张女士的讲解中。
采访完成后,张女士诚恳的邀请队员们前往馆内的模拟制作台观看在她亲手制做黑陶胚模型的过程且配合着讲解,这使得队员们对于黑陶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张女士表示非常开心能有大学生来博物馆调研黑陶文化,甚至给队员们亲自提供了红胶泥,让成员们自己发挥亲手体验了一把黑陶的制作。看着一块块红胶泥在手中初见成型,调研队员们也亲身体验了制陶的乐趣。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另一位在馆内工作的黑陶文化传承人王先生表示家族往上追溯,制作陶艺有十代以上,从小耳濡目染,让其对黑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看着家乡陶艺市场的萎缩,从事陶艺的人越来越少,这一路陪伴成长、让其有着浓厚兴趣的器物在内心的分量却越来越重,也让他下定决心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与追求。“我觉得这个东西如果再不做的话就丢了。”王先生说到。
一件黑陶成品从采料开始到最后完成,大约需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即便是成功了,王先生表示也不会进行批量生产。他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天的人们可以采用真空炼泥等手段辅助制作,既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又把泥巴炼得纯度更高,不含气泡杂质,就材料而言是比过去更好了的,只是现在的人大多比较浮躁,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做事情的少一点,所以精品才不多见。像他自己,始终坚持每件作品都必须是手工制作。“如果机器批量生产,成本是降下来了,但也把传统的东西丢了。”队员们都深表理解。
经过一天的调研活动,队员们认识到支持黑陶文化等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辩证的看待其中出现的问题。为助推黑陶文化的传承,曲阜师范大学弘文遗韵实践队将在接下来的调研活动中继续努力,时刻关注黑陶的制作转型问题,使得机械化作业的速度与手工作业的美韵相结合,为早日实现黑陶文化成功转型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弘文遗韵实践队成员们满怀着热情与真心,立志为黑陶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相关传承人与工作人员同样捧出一颗真心回应,对成员们毫无保留,倾心交谈。尽管寒假实践结束,但调研队的助力之路永不停歇,在未来,我们将培养传承精神,积极体验非遗文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4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