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埠江大坝地处湖南省株州市攸县,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2月竣工。当地人民群众在食不果腹、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肩挑手推完成了这一壮举。这一造福人民的水利灌溉工程的建成,使得人们不再饱受旱涝侵袭的苦楚、不再看天吃饭。我们团队在认真了解酒埠江大坝的相关情况后,总结出当地人民群众修建大坝时所体现的精神,主要为四点:坚定信念、自力更生、团结合作、艰苦奋斗。
一、坚定信念
酒埠江大坝是上下一心、坚定信念建设社会主义完成的壮举。
翻看攸县县志,大旱、大水、大饥这样的词频繁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攸县县委领导面对这种困境,看着辛苦耕作却无所收获的人民,他们心急如焚。1957年4月,在想到通过建大坝来解决非旱即涝的问题后,县委领导立即向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谭震林汇报;1958年春,省水利电力局迅速行动,进行了前后十个月的勘查论证,做出了在酒埠江建坝的决定;1958年3月,这一设想由省人委报国家计委审批;同年5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湘鄂赣三省水利工作会议,这一计划在此次会议上得到批准。
从不成熟的想法萌发到大坝开始动工,仅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与攸县县委领导、省领导与中央领导坚持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密不可分的。
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如红日一般悬在空中,人民群众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据时任株洲市酒埠江灌区管理局技术员的吴国仁回忆:为了赶在汛期之前,把坝抢修到一定高度,他们六点就出工,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下班,甚至春节也不休息,坚持在工地,集中精神搞建设。吴国仁在修建大坝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一直以来的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国家的事情是大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国家搞好了,个人才有利益,我们老百姓要靠国家,没有国就没有家。所以我的工作指导思想,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国家那时虽一穷二白,但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大家上下一心、共谋发展。酒埠江大坝目前仍是株洲市境内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湖南省十大水库之一。水库灌溉着湖南攸县、醴陵及江西萍乡的52万亩农田,受益人口达82万。
二、自力更生
酒埠江大坝是当地人民自力更生、排除万难所铸就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攸县水域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看着百姓们挣扎在温饱线上,攸县县委领导苦苦思索,不断寻找先进经验,终于从修建老虎岩水库找到了修筑大坝这一解困之法。他们立刻向正在上云桥乡进行民主办社试点的谭震林汇报这一构想,后续又经省水利电力局进行勘测工作,修建酒埠江大坝的计划终于在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湘鄂赣三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得到确认。可以说,酒埠江大坝的修建就是攸县人民自己敢想敢干,自我奋斗、自我改革才得来的宝贵机会。
而得到这一修建大坝的机会后,虽然国家给予全力支持,但是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9年,物质条件仍然十分匮乏,机械化水平很低,分到了2台拖拉机已经很不容易。人们面对这种困难,选择肩挑背扛、用畚箕挑,用小车推。当时攸县总人口44万,10万人都参与了大坝修建,接近四分之一。
迈过一道道坎儿,跨越一个个难关。工地夜如白昼,人们挥汗如雨,喇叭声嘹亮,号角声昂扬。挑土推土、拉滚筒打夯,劳动大军坚持每天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
攸县人民面对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影响下,敢想敢干,创造了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高峡出平湖”的人间奇迹。
下期我们会继续为大家讲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修建大坝的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