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建画里乡村,留梦中乡愁——走进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凯望村探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sea.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月27日讯】(通讯员:李佳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乡愁文化,大力提升村民精神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迈上新台阶。依托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凯望村,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进行调研宣传,为乡村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2022年2月27日,一支由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位同学组成的实践团队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凯望村为实践地,开展了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实践活动。下面介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于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调查情况。

(一)文化遗产建设

杨氏宗祠是凯望村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凯望村民心系之处。据村民介绍杨氏宗祠在凯望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建国以后经过十余次翻修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气的祠堂外观。每逢端午、清明、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凯望村老一辈村民都会前来祠堂祭拜已经过世的祖辈并期望他们为还在世的亲人带来福泽。目前,凯望杨氏宗祠已成为印江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保护对象。

(二)乡村教育建设

凯望村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教育政策,努力发展当地教育事业,逐步完善当地学校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目前凯望村已经告别了没有学校的时代,先后有凯望小学和凯望幼儿园建立。

(三)村委民治建设

针对农村边缘化、村民空巢化、经济空心化等问题,探索“村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以“乡贤会”这一社会组织为依托,凝聚外出创业人士、在外工作人员以及本地创业致富能手、非公经济人士、老村干部、复员军人等“乡贤”的力量,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治理乡村,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村事民议,村事民治”。

(四)经济发展建设

托镇辖内板山河、乐洋河、雁水河、凯望河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板山、乐洋、雁水渔业发展,新建凯望水产养殖场,打造江河生态渔业示范带。与此同时,凯望村积极发展家禽蓄养业,以养鸡场产业最为突出。

另外我们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也听取了许多当地老百姓的想法,并记录了下来。

杨:阿姨您好,我们团队寒假在做一个有关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请问我可以向您了解一些关于凯望村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吗?

村民:可以的呀,这几年凯望村确实发生了许多变化。

杨:谢谢!确实我每次读书回来都会发现家乡变了很多,请问您觉得对您影响最大的改变是哪些方面呢?

村民:肯定是经济方面,因为之前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外出务工,但这样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特别是对孩子的愧疚。但现在,凯望村建设了蜜蜂养殖场、养鸡场、鱼塘以及一些工厂之后,我就可以就近工作,不仅有不错的收入而且还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人,我感到很满足。

杨:是呀,能够既上班又能兼顾家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而且我感觉每年回家来过年的氛围也浓厚了很多,和其他地方年味减淡大相径庭,不知道阿姨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村民:对,是这样的,前两年我还参加了村里面的春晚表演,和大家一起唱歌,我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在舞台上表演,虽然唱的不是很好但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法比喻的,哈哈。而且,有时候村里面还会组织大家一起运动,像拔河比赛、篮球赛等,我们的生活都丰富了很多。而这都要感谢政府和国家,越来越关心和照顾农村。只有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质量才能逐渐改善。

杨:是的,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改善乡村生活质量,不仅要脱贫致富更是要使老百姓的生活真正幸福起来。对了,我前两天看见咱们的祠堂重新修建了,外观很漂亮,但没能去里面参观,阿姨您有去过吗?

村民:那个祠堂呀,我不仅去过,我当初还参与了他的重修任务呢!因为在农村很注重祠堂文化,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之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外面上学和工作后都留在了外地,除了过年很少回来,甚至家里的老人去世后就不回来了。但重修祠堂就不一样了,每个人的姓名在祠堂都有记录,这样不管家里的老一辈是否还在但他回来都有一个归属感,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根是每个人最终要的东西,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诱惑,只有家乡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杨:是呀,少年远行,故乡的记忆却一直能够牵动人的心弦,不管走得多远多累,家乡永远是每一个远行人坚强的后盾,村里面重修这个祠堂真是满足了很多人的期望。还有前几天我去村里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看到村委会也修建的很好,干部们开会时都有在认真讨论为乡亲们着想。我感觉咱们家乡越来越美了。

村民:对,包括村里面的小学也建设的越来越好,校园环境优美、老师也负责。反正近几年来凯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很羡慕城市人,而现在感觉都离不开这里了。

(由于当地村民方言气息较为浓重,我们采取录音和文字记录的形式)

中南大学“建画里乡村,留梦中乡愁”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李佳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5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注老年安全,共筑幸福晚年

2025年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队员走进二十里店镇潘家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关注老年安全,共筑幸福晚年”为主题的爱心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传承尊老美…… 于华敏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宣讲消防知识,筑牢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是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石,通过普及消防知识可以有效预防火灾事故,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月18日至20日,曲阜师范大学“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深入万城国际社区,开展为期三天…… 王乐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梦想起航,携手共进

2025年2月,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志愿队响应响应曲阜师范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来到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高中生分享大学生活体验、传递学习经验,并…… 冯诗洋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聚焦乡村娱乐设施建设,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在这个寒假,“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的大学生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乡村之旅。实践队员于1月25日深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羊口镇杨庄村,围绕乡村娱乐设施建设展开了为期一天的社会…… 杨民琪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

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挖掘老城传统文化资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情暖基层,服务先行”实践团队赶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开展“守正创新担使命,赓续文脉谱华章”实践…… 王佳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暖社区,你我共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组织大学生走进基层,切身实践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青年人才、推进高校素质…… 王佳一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春节安全心中记,知识宣讲暖人心

随着春节的临近,社区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然而,在这个欢聚的时刻,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确保大家能够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由曲阜师范大学文学…… 王颖馨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情暖乡村,关爱孤寡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依然存在,乡村中的孤寡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缺乏子女的陪伴与照料,生活上的不便与心灵上的孤独成为他们日常的写照。为弘扬中华民族…… 高雨欣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实践进行时 | 情系母校,筑梦工大——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赴安庆二中开展寒假

为搭建高校与高中沟通的桥梁,助力学弟学妹们科学规划职业生涯,2025年1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返安庆市第二中学爱校荣校志愿宣…

情系果乡,智赋“苹”安——河北工业大学智果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祖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电气工程学院的鹿明宇同学组织成立了智果科技团队。在牛新环老师和师硕老师的指导…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济宁市镇实地调研
2021年2月4日上午,由山东大学从文书院组织的“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队按照计划,跟随济宁市邹城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到济宁市峄山镇进行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以调查济宁市的“名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进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凯望村探索乡村精神文明建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月27日讯】(通讯员:李佳桐)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我们团队四人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凯望村村民的欢声笑语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魅…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寻找家乡名片”调研团赴重庆市开州区开展实地调研
重庆市开州区举子园于2016年正式开园,是中国首个科举文化主题公园,是承载着1800年汉丰人文积淀和“举子之乡”贤达开明城市精神的文化地标,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度假,拉动开州旅游经济增长。“举子之乡”是重…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
为结合城市特色,助力城乡发展,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重庆市、安徽合肥、山东青岛、淄博、济宁五地进行实践调研。2022年2月10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临…
山东大学从文学院“寻找家乡名片”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开展调研
2022年1月16日,“寻找家乡名片”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淄博市地区的调研。本次活动主要以参观周村古商城及其周边地区,以及走访、询问当地居民、商贩为活动形式,初步…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安徽合肥牛角大圩生态
北纬31°牛角大圩生态示范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地处滨湖新区徽州大道南端,东枕巢湖,南衔派河,西抵京台高速,交通便利。自2008年起,园区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合肥…
品汉字之韵,知汉字之变
汉字作为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脊梁”,几千年以来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不朽的篇章。当下汉字已经完全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但伴随…
山东大学从文书院从“寻找家乡名片”视角探索乡村振兴之路调研团赴合肥三河古镇实践调研
三河古镇地处合肥市、六安市交界,巢湖之滨,位于九华山、黄山旅游黄金干线,因丰乐河、杭埠河与小南河三水流贯得名。三河镇距今己有255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之美誉…
学蒸花糕,喜迎新春
花糕作为山东的特色面食,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位于鲁西的地市里它可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年礼之一,每家都会在过年前专门去做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糕,而这个过程被称做为打花糕。打出来的花糕送给客人以表…
发现藏在金陵的手艺——金陵刻经
曲阜师范大学赓续薪火,文化流长实践队队员崔冉冉于2022年1月15日在聊城市西崔村为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纪录片《手艺》的观看。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存留着大量的文化遗产,而刻经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