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麦,又称喉音唱法、双声唱法、多声唱法或浩林潮尔。2006年,蒙古族呼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呼麦是阿尔泰山原住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蒙古形成民族之前就已在广袤的地域上流传: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它的发音方式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背道而驰,呼麦表演者整个人作为一个坚固的腔体,甚至一支乐器而存在。呼麦的声音都是源于自然的,风的声音,草原的声音,树林的声音,河流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地的声音……呼麦通过探寻人体的内在,用人体本身去还原和敬畏自然,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发声原理特殊,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呼麦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正因如此,为当代蒙古民族继承并传播开来的呼麦艺术,不仅轰动国际乐坛也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艺术学等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普遍关注,更为民族音乐学家、声乐界专家学者高度重视。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音乐理论界泰斗吕骥先生指出:“蒙古族就有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曲,外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抢救和保护"呼麦"这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使它免遭灭绝之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团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为呼麦文化的传承尽微薄之力,同时也为多伦诺尔的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5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