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乡村明现状,智志双扶助振兴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7日电(通讯员 马骏)扶农助农重任在肩,支农惠农不负使命。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最终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通过全面摸底清查发现部分深度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摆脱贫困,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彻底拔掉“穷根”,实现“真脱贫”、“脱真贫”,就需要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为了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双轮驱动协同发力,筑牢推动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和思想根基。2022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扶农笃信实践队赴日照市卧龙山街道李家台村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明晰村民精神建设现状。
图为实践队员专访李家台村村支书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豪 供图
为进一步了解李家台村经济发展现状,探寻乡村扶贫与扶智发展情况,响应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的号召,实践队队员首先深入李家台村村委会进行调研。李家台村村支书与实践队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精神脱贫等方面进行了友好交流。交流过程中,李家台村村支书讲述了李家台村的经济发展现状,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建设情况,提到贫困群众作为脱贫攻坚的对象和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因此就需要采取输血和造血并举、扶智与扶志并重的方针,提高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和能力,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摆脱志短智贫的困境,纠正“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使贫困群众“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践队员了解到,李家台村也曾在扶贫扶智方面也遇到了部分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户积极性不强。在国家扶贫行动的大力支持下,部分贫困群众不以贫穷为耻反倒以贫穷为荣,不愿退出贫困户行列,争着享用国家贫困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第二,农村部分贫困群众缺乏革新的思想。部分困难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仍然存在,他们秉持着抱守残缺、不知变革的守旧观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三是部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信心不足。农村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自信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畏缩不前,落在后面,甚至还存在“国家扶贫项目送上门来却不愿意出力”的现象。
图为实践队对村民进行调研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姜楠 供图
但随着国家扶贫脱贫政策的完善与“智志双扶”力度的增强,加之扶贫人才队伍的先进化,上述问题都逐一迎刃而解。李家台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基于市场需求,建设集旅游、休闲、度假、民俗、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园区。通过引入市场主体,短短几年一跃成为规划面积达1500余亩的避暑胜地,大大提升了区域经济活跃度,成为日照市脱贫致富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使农民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摆脱贫困的关键,自食其力,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真正走出贫困行列,贫困群众由内而外达到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自觉,增强“人穷志不穷”的底气和信心,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创造致富路。
在当今的李家台村,环境卫生更加干净了,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变多了,农民的思维也更加活跃了,眼神更加坚定了,笑容也更加自信了。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与村民就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流。村民们都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赞不绝口,对村委会的扶贫落实交口称赞,农民们有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和信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积极有为,努力克服一切挑战,为斩掉“穷根”不懈奋斗。
图为实践队队员实地调研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侯盈宇 供图
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良性互动,“输血”和“造血”双向发力,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性思维,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摆脱贫困群众头脑中的贫困,增强“弱鸟先飞”的意志和主动脱贫的创新能力,斩断“贫根”,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从访问村委会了解发展现状,到走访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曲阜师范大学扶农笃信实践队从理论联系到实际,对李家台村经济发展现状、乡村振兴实施情况了解深入,明晰了当代“扶贫扶智”的发展困境与内生动力并探寻解决路径,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实干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专访李家台村村支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豪供
图为实践队对村民进行调研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姜楠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实地调研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侯盈宇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6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