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李俊广)顾名思义,精神贫困是指精神贫瘠。和物质贫困一样,精神贫困也分为绝对形态和相对形态。绝对精神贫困是指因物质贫困导致的受教育时限不足、文化知识贫乏、价值观念僵化、思维方式滞后、生存发展能力缺失;相对精神贫困是指伴随物质富裕,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等没有出现相应的提高,甚至还与社会整体发展方向出现偏差。为深入了解农民精神贫困情形及探索其解决方略,曲阜师范大学扶农笃信实践队于1月15日赴日照市东港区李家台村对农民精神贫困现象进行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询问村民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豪供图
通过队员们在村中以问卷形式的走访调查发现,部分村民精神贫困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是精神追求的缺乏和精神生活的空虚,使得农村群众的精神越发贫瘠,以往的文化传统未随着物质富裕一同迭代更新,农村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被固化。
调查发现,村民普遍认为自己的收入可观,物质生活方面较为可观,但对精神贫困这一问题缺乏基本的了解。他们认为有政府的补贴自己无需再过多考虑通过其它途径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对于乡村公共活动、集体建设等也无需参与,对于村委推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也没有较大热情参加。但仍有一部分农民认为自己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踊跃参加村里举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还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来寻求新的致富道路。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喊喊口号、盖盖房子、修修路那么简单,更是需要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的嬗变,才能扎实推进,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要实施一系列举措,不断扩大在村民中的知晓率,提高村民参与度,让村民入脑入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仍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认识存在偏差,工作不对路的现象,加之经济条件上的制约,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要让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真正获益,党员干部要下决心、花大力气狠抓,多学习、多思考、多调研,立足现实、深入村户、依靠农民、服务农民,顺应村民生活需要,积极改善村民生产生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图为实践队对村民进行调研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姜楠 供图
在当今的李家台村,环境卫生更加干净了,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变多了,农民的思维也更加活跃了,眼神更加坚定了,笑容也更加自信了。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与村民就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流。村民们都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赞不绝口,对村委会的扶贫落实交口称赞,农民们有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和信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积极有为,努力克服一切挑战,为斩掉“穷根”不懈奋斗。
图为实践队与村委领导交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俊广供图
调研中,村委领导肯定了李家台村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拓宽文化服务的范围,扎实推进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经过一天的走访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农村精神贫困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农村精神贫困问题仍然任重道远。因此目前乡村建设的重心应持续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通过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实现“真脱贫”的脱贫攻坚任务,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更好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6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