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近章丘舞龙文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晏綏之

年后,章丘许多村和街道开始张罗起一年一度的舞龙表演,这一习俗从有记忆以来一直延续到今日。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小组走近章丘的舞龙文化,体味家乡文化的魅力。

龙是华夏民族崇拜的一种假想物。后来,神话传说中的“龙”开始演变为统领水族的天神,掌管兴云降雨之职,所以人们常把它视作吉祥的象征。每逢节庆之日,人们便用舞龙这种艺术形式来抒发心中的喜悦之情,以祈天龙佑护,求来年风调雨顺。

舞龙艺术历史悠久,最早是从舞龙灯开始的。据史料记载,龙灯始于汉代,归属百戏。龙灯是在民间花灯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起初人们在龙行花灯的底部加一托柄,夜间在街头曼舞,便产生了一节龙灯。后来,随着表演和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多节龙灯和在白天舞得布龙。

章丘的舞龙始于明朝。舞龙很讲究仪式,每次舞龙前要先设神案,摆上祭品,敲锣打鼓到龙王庙里祭拜、取香火和到龙王庙附近的泉或井中用坛子取水,供于神案之上,举行点灯仪式。村里的头人带领大家在神案前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头人庄重喊一声:“龙王爷驾到!”此刻,锣鼓鞭炮齐鸣,表演者将龙体内的烛灯点燃,舞动起来。舞龙从正月初九开始到十六结束,在此期间,神案上的香火不断,活动结束要把取来的香火和水送回原处,民间称之为“送龙王”。舞龙表演形式集乐、舞于一体。表演时舞随乐动;锣鼓声势要大,节奏与抬杆颤幅一致。

章丘的龙灯表演是以村为单位。每次上街的龙队编制一般是由2条龙,一颗龙珠,16盏云灯组成。表演套路有“二龙戏珠”、“跳龙”、“贺龙门”、“龙脱衣”、“火龙入海”、“龙降甘露”等。表演动作有“快跑”、“慢逛”、“屈蹲”、“跳蹦”、“举手”、“马步”、“八字舞龙花”、“海底捞月”、“仰卧摆动”等。表演形式有进行式和圆场式两种。进行式即在街上列队表演;表演时,由两盏云灯串花开道,龙珠在前面引逗,其它云灯护卫在龙的两旁,常表演“腾云驾雾”、“火龙戏海”等套路。圆场式即在固定场所表演;表演时锣鼓鞭炮齐鸣,先是云灯跑入场内串花,随后龙灯在龙珠的引导下冲场,龙随珠舞,尾随头摆,烛光闪闪,场面红火,气氛热烈,扣人心弦,常表演“二龙戏珠”、“贺龙门”、“龙盘柱”等套路。

布龙的特点是较为轻便,舞动起来动作幅度大、速度快、翻转、盘旋、伸缩灵活自如,而且整体造型逼真、美观,布龙的表演套路、动作、形式与龙灯基本相同。

这次我们来到了演员们排练的地方,近距离了解舞龙这一家乡特色。

龙灯的构造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灯的表演必须有云灯和龙珠相配合。云灯是用竹劈扎成的云形框架,内装烛座,外罩以纱,上绘有云、水图案。云灯背面有一握柄,供一人操作表演。龙珠是用较细的竹劈扎成一个球体,外罩彩布,中间穿一根长的轴,轴的两头露出,镶在一个竹制圆圈中间,圆圈连在一根托柄上,表演时龙珠不停地转动。

布龙是在龙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龙体内不装烛灯,龙的几部分外形构造与龙灯基本一致,布龙的节架较短,龙衣用棉布制成,鳞纹等图案的颜色较深。

演员们的服饰多样,可根据角色的不同来搭配演员服饰,并没有固定的要求,龙灯和布龙演员的服饰是一致的,云灯和龙珠的服饰要与龙灯和布龙的有区别。锣鼓队黄衣、黄头巾、黄腰带、黑靴。

章丘舞龙在演出时能给人带来一定愉悦,即有杂技的惊险又有舞蹈的美感。看看演员们表演,就能体会到众多历史名人劳动人民的影响,对劳动人民既忘不了那些人民做过有益活动的英雄,也不会忘记对那些有负于人民的人的鞭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6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走近章丘非遗文化体验古城魅力
今年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小组成员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工程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章丘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
走近章丘非遗文化
今年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实践小组成员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工程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章丘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回校宣传活动
2022年寒假,我们小组参加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回校宣讲活动,感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能给我及小组成员机会回到母校进行宣讲,同时也感谢对我们进行培训的工作人员,宣讲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中国石…
智志双扶助力乡村振兴
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2020年最终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通过全面摸底清查发现部分深度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摆脱贫困,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智志双扶助振兴
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2020年最终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通过全面摸底清查发现部分深度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摆脱贫困,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办玩儿,节日气氛塑造者
三德范村位于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锦屏山脚下。“三德范大扮玩”是章丘当地的标志性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场面热闹,年味十足。依照族谱和民间艺人的讲述,“三德范大扮玩”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
信阳师院教育科学学院“我与学生云对话”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为精准掌握疫情期间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动态,教育科学学院于1月29日至2月17日期间顺利开展“我与学生云对话”系列活动。活动由团委老师朱方、牛洁楠及各班班主任负责。本次系列活动通过“青春…
精神扶贫的重要性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李俊广)顾名思义,精神贫困是指精神贫瘠。和物质贫困一样,精神贫困也分为绝对形态和相对形态。绝对精神贫困是指因物质贫困导致的受教育时限不足、文化知识贫乏、价值观念僵…
体验乒乓助教,宣传乒乓知识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等竞技内容。在国家“发展体育强国,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乒乓球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乒乓球事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在…
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15日电(通讯员侯盈宇)中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乡村振兴成为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而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精神贫困”问题的解决则是重中之重。探讨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