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领略到了遥远的北国风光。蔡家村位于吉林省四平市,蔡家村不仅拥有醉人的自然景色,还有意蕴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而特色的关东农耕文化则让我眼前一亮,由160套碾磨组成的千米石器长廊,由根雕艺术展示园和生态采摘园组成的工匠文化园,农耕劳动者利用树根创作出的人物雕塑等等,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神秘又绚丽多彩的,跨越数千公里和祖国北端的黑土地耕作文化相遇,是一件奇妙而又浪漫的事情。
此次实践活动中,由于疫情防控和时间不充足的缘故,我们只能在线上进行,尽管也有一些遗憾,但是通过查阅资料,我对蔡家村的发展之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图片、视频和文字里看到蔡家村一路来的发展变化,也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大政方针对乡村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蔡家村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蔡家村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 以保护关东农耕文化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己任, 以带动蔡家村人民全面实现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功打造了魅力乡村旅游新模式——“蔡家模式”。
在关东农耕博物馆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博物馆门口的“柳条边”,柳条边是崇德三年至康熙二十年间,清廷修建的一条封禁界线,长约1300公里,位于辽宁地区和吉林部分地区,途经蔡家镇有7.5公里。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先用土堆成宽、高各3尺的土堤,堤上每隔5尺插3根柳条,各根柳条间再用绳子连结,即“插柳结绳”,柳条边也因此而得名。在蔡家镇境内柳条边遗址尚存,但柳条边已基本不见。博物馆利用距柳条边古遗址5公里处的蔡家村的废弃水沟,随弯就势,按照古代修建柳条边的标准,重建柳条边80延长米,重建原貌,再现柳条边风韵,截至目前,蔡家镇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重建柳条边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无法保存下来,渐渐隐没在时间流逝之中,重建遗址不仅能够成为特色浓郁的旅游景点,事实上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
从蔡家村的发展道路中不难看出,“因地制宜”贯穿始终,无论是关东农耕文化,还是满族文化都体现着“蔡家村”特色,这也是值得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借鉴的,每个地区都有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将农户旧时的农耕器具以及用过的物品放到博物馆当中,既是创新也是对文化的保存,水果采摘园则顺应当前消费者追求的沉浸式体验,尤其是独具韵味的“满族风情古村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特色始终是极具吸引力的命题,即使我生长在以少数民族居民数量多著称的彩云之南,仍然对蔡家村的满族风情充满了好奇,并且在观看图片和视频时连连发出感叹,这也是我国领土幅员辽阔的优势,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绚丽的特色文化,而如何将其充分调动起来,如何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递出去,则是当地相关部门应当竭力做好的课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蔡家村在观光线上发展棚膜采摘业,农家餐饮业,游客体验等服务业,带动农民致富。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尽管只是离家上大学,但是时刻切身感受到乡愁,家乡的味道和风景始终是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更不必说那些在外拼搏的人们,蔡家村的旅游观光线和博物馆、风情古村落,不仅能够带领村民走向富足之路,也能让回乡的游子们感受到满满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6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