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广东3月1电(通讯员孙明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乡村改革发展的道路和新时代乡村振兴良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彰显青年作为,由5名广东海洋大学党委“思政小助理”组成的寒假返乡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湛乡筑梦队一行,在假期中前往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区东山街道西坑村,在追寻村中改革先锋先进事迹的同时,实地调研了乡村振兴和改革开放给当地带来的深刻变化。
东海岛西坑村鸟瞰图 西坑村 摄/提供/供图
西坑村位于中国第五大岛东海岛的中部,是岛内东简、东山、民安三镇交通枢纽,距东山街道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地仅2公里,有S288省道和东海岛中线公路贯村而过。在革命战争年代,便利的交通成为村子开展革命工作的一大助力,涌现出陈炳森、陈克、严雪等大批革命烈士,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英雄事迹。通过采访调研,队员们得知:西坑村前期已成功申报成为湛江市“红色100”示范村,现规划以红色革命文化为特色并结合当地发达的农业生产,制定出“一红一绿”发展方案,继续借助交通优势发展旅游村项目,做强“两街(即S288省道和东海岛中线公路)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图为革命老区西坑村 通讯员乔凡玥 摄/提供/供图
崇学尚德民风厚,红色革命基因浓
为把握“一红”经济建设规模前景,队员们参观了西坑村现存的革命红色小学、革命红林以及陈克、严雪、陈炳森故居等红色遗址,拜访了村中老党员陈盛爷爷并对村支书陈均、东海岛教育局副局长陈巨进行了访谈。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深深感受到:西坑村民风淳朴,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村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下一步,当地可以依托全市红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文章,让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周边更多的干部群众到此感受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图为抗日革命老区学校旧址 通讯员乔凡玥 摄/提供/供图
图为西坑村革命遗址导游图 通讯员乔凡玥 摄/提供/供图
乡土特色文化浓,硕果累累满园香
经西坑村支书一番热情介绍,湛乡筑梦队前往村里新开发的草莓园进行现场调研,探求“一绿”经济新发展。如今,为进一步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西坑村村民开始谋求草莓种植产业的新发展,计划打造草莓农家乐等农业配套产业。除此之外,被称为“菠萝之乡”的西坑村还在特色农作物“木菠萝”(俗称“波罗蜜”)以及荔枝、芒果、龙眼、甘蔗、番茄、莲藕、香芋等绿色农产品种植方面齐头并进,村里农业发展如火如荼的。队员们向村支书建议,希望西坑村今后能坚持农业生产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粗壮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转变,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转变,大力抓好品质提升,让这里的特色农产品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推动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图为西坑村草莓农家乐 通讯员乔凡玥 摄/提供/供图
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容村貌焕新颜
在调研中队员们还了解到,近年来西坑村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治理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里现建有规范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完善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建卫生站,实现了全村通电、通网、通广播电视,采取“三个一点”的方法(争取政府支持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完成了文化楼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盘活了村集体土地租金,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力提升。
图为西坑村清风广场 通讯员乔凡玥 摄/提供/供图
通过此次对西坑村从农业、就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建设、集体实体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调研,我们不难看出当地目前发展红红火火,日新月异。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有一些难题:当地实体经济建设竞争力弱,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导致劳动力短缺;农产品加工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销售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延长产业链等等。而这些问题也是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难题!
可喜的是,近年在政府的扶持以及相关服务企业的支持下,西坑村大面积田地被外包种植,土地租金成为了西坑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东海岛经济大开发背景下,很多年轻的西坑村的村民敏锐地把握当地市场,返乡自发租用村里的田地开始进行农家乐创业,挖掘多种增收方式。
筑梦队的队员们一致认为:在社会各界的指导帮扶下,在全体村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西坑村定能集思广益、汇聚力量,共商、共谋、共行乡村振兴新道路,把西坑村建设成为“湛江市十大美丽宜居村庄”的目标必将实现!
图为湛乡筑梦队队员与西坑村村支书合影 通讯员 乔凡玥 摄/提供/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8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