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的主题定位为:探索江高镇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在这条路上我们听着伍观淇先生的英雄事迹,沿着这条曾是禺北英烈们走过的路。去往江高公园的路上,我们留意到公园前有一座陈旧的碉堡,我们查阅到,这曾是禺北战士们进攻防守的堡垒之一。虽然这座堡垒随着岁月的冲刷,已经肉眼可见的变旧了,但这其中的英雄事迹一直在鼓舞着江高镇的人民,也在鼓舞在作为青年人的我们。
我们走进江高公园,一座禺北英雄纪念碑吸引我们。想起禺北英雄烈士,我想到最熟悉的伍观淇先生。他是广东番禺和风乡南浦村人,生于1886年,卒于1952年。北伐期间,任总司令部参事厅主任,后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1938年10月,日寇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伍观淇立即在禺北组织禺北民众抗日集结队,抗击日军。7年中他共参与策划了340多场大小战役。1938年10月23日,日寇占领广州石井墟,企图渡过流溪河攻打韶关,伍观淇立即部署“江高之役”。
年间,伍观淇率游击队转战广东各地,与日、伪军展开大小游击战三四百次,除歼敌外,还缴获大批 、弹药及军马,生俘敌官兵30余人。有一名日俘供称,他们最怕中-队的独九旅和伍观淇的游击队。
伍观淇却是这样饶有风趣地诠释“游击队”:怎样叫“游”?好像鱼虾浮游在水面或水里,活动不定的意思;怎样叫“击”?俗谓以卵击石,两者相碰,软弱的那部分就要破损;怎样叫“队”?一个人是不能成功的,三人成众,那么至少三个,三十个,乃至三百个凑合起来,才能配说这个“队”字。
当年,有位大公报记者曾这样描写伍观淇:“游击老将伍观淇,于国步维艰、民族劫运之际,捍国卫乡,责无旁贷,毅然振臂一呼,乡人闻风兴起,热烈拥戴,今年虽耄耋,然精神矍铄,尤若壮年,记者获瞻丰采,畅聆伟论,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抗战结束,伍的游击队奉令遣散,大部分队员仍回到家园从事农业劳动,另有一部分编入地方治安团队。伍观淇本人对当局委派的要职坚决不受,然热心乡梓初衷不改,仅接受番禺县临时议会参议长及番禺县建设委员会主任之职。
1948年,伍观淇收到番禺县长黄兰友一封信,信中劝说伍出走台湾,但伍执意不走,仍留住广州番禺学宫。
据史载,“江高之役”前后历时十五天,共击沉敌人汽艇橡皮艇三十多艘、打伤敌机一架、消灭日军二百余人,为国民党军政机关后撤粤北、重新进行部署赢得了可贵的时间。民间斥资建成“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在1995年9月3日落成于江高公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52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