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云深万里·寄情仫佬”小分队实践成果汇报
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采用“线上线下、就近就便”相结合的方式,在在队员各自家乡,即辽宁丹东、云南龙陵、湖南湘西、安徽芜湖、新疆伊犁、贵州黔东南、河南新乡、福州福建、河北唐山和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0个地方展开实践调研,立志从多方面维度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为更好地探寻乡村振兴战略的奥秘和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仫佬族文化特色,“生生不息·乡土行”实践团的“云深万里·寄情仫佬”广西小分队确定前往四把镇铜匠仫佬族特色村寨和仫佬族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基层,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敢为时代之先河,争创文明之乡村
为加大特色村寨保护,四把镇铜匠仫佬族特色村寨被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列入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当地流行一句俚语:“好吃好耍,罗城四把”,带着满满的期望,1月10日,我们前往了四把镇铜匠仫佬族特色村寨。
上午,小分队成员与村支书进行协商,确定采访时间在下午两时。下午二点,在进行采访村支书的过程中,村支书着重强调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较于十几年前,村里的交通、亮化工程、人民群众的医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已经完全实现“村村通”,各种娱乐设施已达到早期目标的百分之六七十。热心的村民主动带领我们参观村寨。因此我们了解到四把镇铜匠特色村寨的经济来源离不开旅游业、畜牧业、农业等的发展。
在旅游方面,小分队参观了“美人湖儿童主题乐园”,“美人湖儿童主题乐园”在附近拥有着最先进的户外拓展、水上游乐设施、大型沙池等娱乐活动,并且集美食、休闲、娱乐于一体,是罗城县唯一一个综合旅游休闲胜地,是旅游、度假、聚会的不二之选。在养殖方面,小分队走访了当地的“协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经营生态散养七彩山鸡,这成为村寨又一特色区域。此外走访村寨途中,小分队也采访到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大家都如出一辙的满意乡村振兴战略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乘民族文化之风,破振兴道路之浪
仫佬族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罗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为主要任务的民族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是仫佬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
1月13日由于时间冲突,小分队与博物馆进行线上采访,其中副馆长表示目前仫佬族博物馆是罗城最大的公共服务场所之一,对提高县城文化魅力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同时,博物馆作为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在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多家博物馆开展了“文化进万家”活动,大力发展村级博物馆建设,这都是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此外,仫佬族博物馆也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社教重点工作内容之中,主要有几项举措:一是坚持向公众免费开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坚持把社教活动“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三是重点支持村级博物馆建设,例如大勒洞古民居所在村屯,博物馆通过与村民进行有效协商沟通,布置了大勒洞民俗陈列室,展示了大勒洞民俗生态和民俗文物。
当天小分队成员也对仫佬族博物馆进行参观走访。走进博物馆,透过明亮的橱窗感受历史的厚重,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仫佬族族源、仫佬族族称的形成与演变、仫佬族的特色节日——依饭节等等,细细品悟,每一物都是一段历史的痕迹,值得我们细细感受、品味。
善用自然之馈赠,推动乡村之振兴
1月14日,小分队成员前往火车头展览区域学习煤炭文化。罗城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宋代即有民众开采煤矿的记载,明代《炎徼纪闻》记载“仫佬其俗,掘地为炉”,充分说明仫佬人早已把煤炭作为生活的必需物资,清代官办煤矿在《清实录》中亦记载。从宋代至20世纪60年代,罗城煤田都是小范围开采。直到1968年,毛主席发出“迅速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大面积开采罗城煤田,成立了罗城煤田建井指挥部。可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煤炭文化历史悠久。浓厚的煤炭资源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整个社会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想要实实切切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打造新型发展模式。此外,对于文化振兴,我们也期望能有各个行业、不同特长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多多关注家乡特色文化,用创新的方式为文化的对外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5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