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倩雯 卫艺佳 马青霞)“几许痴情酬雅客,万般诗意赞油茶”,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当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进和升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如何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改进瑶族油茶习俗发展方向和方式,成为恭城发展不可忽略的课题。作为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上看,我们认为,要实现瑶族油茶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旺发展,须实现油茶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实现瑶族油茶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前提是做好实现瑶族油茶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注重保持恭城油茶自身文化的活力。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国民需求从物质需求不断向美好生活需求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消费,对精神文化需求大大增加。在当今社会,之所以人们会消费文化产品,是因为文化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瑶族油茶习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油茶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根本需求,如何注重此根本需求?我们认为,应落实瑶族油茶习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恭城油茶文化得以保留,并焕发活力。
实现瑶族油茶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关键是结合产业地域性特征。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区域有些不同而独特的文化。瑶族油茶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桂林的文化之一,也是桂林市的名片之一,桂林市可依托独特的油茶文化挖掘第三产业发展。因此,恭城油茶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桂林市产业发展情况,将独特的油茶文化融入到桂林市产业发展当中。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调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依托桂林市旅游业发展的的已有基础,挖掘油茶文化中能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元素,实现“油茶+旅游”式发展,促进了恭城油茶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地域性产业结合发展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思考本次社会调研,我们在调研中运用到了现代区位理论的知识,以综合性、区域性的思维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将人文地理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地理实践力,并从恭城油茶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中发现 “油茶+旅游”的发展方式,在价值观上培养了人地协调观。本次社会调研不仅有效宣传了瑶族油茶习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还在调研中对专业知识进行了深入性的学习,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72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