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汉字文化的不断发展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中华文化自然少不了对汉字文化的研究。纵观汉字发展史,汉字发展的主题可用“简化”二字概括,而有些简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发生的,有些则是人为的规定,“简化”有利则有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汉字,便更要了解其利弊,并以宽容的心态面对汉字繁简并存的现状,因为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繁有简才能彰显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字简化方案 利弊 汉字文化内涵
一、古代汉字的演化
(一)古代汉字演化的过程
古代汉字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其中有些演化是由于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当然也有些演化是人为推动的,比如从金文演化到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为统一政治而创造发行的(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以后推行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的政策)。而其它文字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比如隶书是由于秦朝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发明并沿用下来的。
(二)古代汉字向简单演化的意义
汉字从复杂难写到简单好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简化的汉字更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同时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有利的影响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工作
如果古代汉字的演化基本可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那么说明汉字是不断变化着的且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趋势。但即使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演化,其繁简程度仍然是不能够满足需求的,新中国成立前,民国政府教育部曾公布了《第一批简字体表》,但因争议大而废除。但汉字简化的工作并没有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续研究汉字简化。
(一)汉字简化方案
1.过程及原因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这一次的汉字简化主要原因是民国时期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一个国家如果文盲人口多,时间久了必然会人心思变,这就是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汉字拉丁化很有市场的原因,汉字不能用于输入电子设备,对当时的科学发展毫无用处,直到能输入为止,在这之前以至于当时的大部分文人都认为恐怕汉字拉丁化才是汉字发展的唯一道路,而且简化汉字通过迅速的推广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彻底的挽救了汉字。【1】
2.第一次汉字简化的意义
正如上文所讲,第一次汉字简化最迫切的意义便是与新中国的“扫盲”政策相辅相成以方便减少“文盲”的数量从而达到稳定政治的作用。除此之外,第一次汉字简化字表借鉴许多古籍经典,让简化后的汉字虽然简化了形体却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与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也是对汉字文化发展的推动,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二简方案中的简化字俗称二简字,该方案是由文改委继《汉字简化方案》通过后,50年代开始酝酿,1960年向全国征集意见,1966年中断制订,1972年恢复制订,1975年报请国务院审阅,1977年12月20日正式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是在四千五百个常用字范围内拟订的。拟订的原则是:一、主要选用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同时根据群众简化汉字的规律,适当拟制一些新简化字。二、从有利于目前的应用出发,着重简化比较常用的汉字。三、在简化汉字形体的同时,精简汉字的数量。
然而《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很快就遭到反对,于是到1986年6月,国务院又宣布“二简字”停止使用。但其对国民生活的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存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05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