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探访裴庄村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作者:王楚越

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2022年6月10日,安阳师范学院“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命脉”团队走进裴庄村中原抗日战争第一村。

在一片鸟鸣中,顶着暖阳,映着鲜花,洁白的墙面上的壁画述说这这个村激烈且伟大的斗争,一面接着一面,一张接着一张,用最简单的黑白回忆若最鲜红的故事。

曾记否,那烽火年代

曾记否,那峥嵘岁月

曾记否,裴庄村是中原抗日战争第一村,在那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裴庄村人民以热刀,搏冷枪,抵侵略,用最原始的武器,打艰难的战。

保人民安危,卫民族气节

在黑瓦下,在斑驳的墙面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说的大概就是常仙甫吧。房间内发灰泥墙上的黑色雾点,是历史的见证:简易木制工具上的积灰,是岁月的沉淀:黑色的地砖上的凹凸,是忙碌的身影。居院内的16座题词碑刻,是常仙甫带领裴庄村村民奋勇抗日,机智对抗的英勇;是常仙甫配合地下党工作,掩护邓小平夫妇通过的周密;是常仙甫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减租减息,赎回土地运动的牺牲。

铮铮铁骨,打响中原抗日第一枪

在打响中原第一枪战争中,常仙甫带领着村民,在千名日军的攻击下,以村赛扛枪炮!在日军冲入村内时,常仙甫指挥进行卷战,击毙日军近百名。正如村内一壁画中的《水调歌头》中写道:“站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气春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闻。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但遗憾的是,在日军入寨后,村内还有70多民老人及孩子还来撤离,村内200多间房屋惨遭烧毁。

钟声回荡,忆往昔团结奋斗

在当地,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在抗战广场里,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挂着一个钟,一个饱经风霜的钟。虽然外壳已经布满绣迹,但用手一拉其悬系的红绳,清激透亮的钟声,充斥着庄严肃穆。据悉,在多次与日军对战后,村里庙前的一座钟便成了集合令,钟声一响,抗日自卫队的同志武器一抗便来集合。“爱祖国高于一切。”正如村内一墙上所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装庄村人民的英勇,使裴庄村成了豫北抗日重地,

狭小地道,连接革命命脉

你见过地道吗?在裴庄村的地道,走道狭小,呈细长半椭圆形,在这样一个小地道内,有会议室、储藏室、通风口,地道口布于马槽、灶台、爱民井、磨盘等地。裴庄地道兼具地下交通和打击敌人两大功能,原用于防匪患、兵灾所建,于抗日战争内扩建。这条地道曾掩护刘少奇、邓小平等4千余名党干部,在特殊年代,发挥了其地下交通站隐蔽斗争,连接互通,保护我党优秀干部的重要作用。这也促使装庄村成为了我党我军在冀鲁豫秘密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了裴庄村这一革命地区,了解到了我们不曾在网络中所了解到的有关裴庄村的故事,体会了在革命时期裴庄村人民奋勇向前的无畏,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后期的宣传活动,能够让裴庄村更加为人所知,为宣传红色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3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精神永留存,铭记袁隆平 ——许昌学院红色不朽实践队重温红色精神
2022年6月14日星期二,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队员何水鑫开始暑期社会实践第九天,今天要学习的是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及相关精神。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
刘堂庙革命旧址 ——许昌学院红色不朽队访红色旧址
2022年6月14日15: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实践队队员杜鹏翔于河南省郑州市走访参观了刘堂庙革命旧址,并于线上学习其历史感悟革命精神。1925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中央巡…
英气横贯石平岭,壮士常怀鸭绿江 ——许昌学院红色不朽实践队感悟红色精神
2022年6月14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实践队队员杜鹏翔于河南省郑州市通过线上的形式学习先辈董天知的抗日精神,并于线下走访董天知故居。1911年3月,董天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城关镇一个贫寒之家,192…
习将帅风采,传红色精神 ——“红色不朽”暑期社会实践队学习党史活动
2022年6月14日上午8: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社会实践队队员董颂扬于线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领悟了我们党的将帅风采。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了解了十大元帅之一——刘伯承。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开展“四防”普及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开展“四防”普及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许昌学院扬新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实践内容2022年6月14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扬新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开展以防溺水、防性侵、防沉迷、防邪教为主题…
永垂不朽——湘潭烈士陵园
永垂不朽——湘潭烈士陵园——许昌学院化材院实践队重温湘潭烈士陵园2022年6月14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喜迎二十大,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湖南湘潭进行了重温湘潭烈士陵园的实践活动,本次活…
普及四防教育,共创安全生活
普及四防教育,共创安全生活——许昌学院扬新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实践准备2022年6月13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扬新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开始了第四天的社会实践,今天的主要内容是以防溺水、防性…
重温湘潭烈士陵园
重温湘潭烈士陵园——许昌学院化材院实践队走进湘潭烈士陵园2022年6月14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喜迎二十大,追寻红色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湖南湘潭进行了重温湘潭烈士陵园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
外国语学院举办“建党百年·红星闪耀” “外语之声”文化育人品牌之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决赛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重温党的关辉历程,歌颂党的伟大成就,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月17日下午两点整,外国…
外国语学院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成果宣讲
大学生“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是高校在暑期开展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9月13日晚,外国语学院于钩深楼501全境实训室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