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来到信阳市息县。探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冲破敌人的重重阻拦,渡过淮河天险进入大别山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为纪念刘邓大军渡过淮河挺进大别山,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缅怀先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再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波澜壮阔的历程,河南省息县人民政府在刘邓大军渡淮旧址修建了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纪念碑、广场和革命烈士陵园。
息县被誉为“中华第一县”,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在实践途中,我们还听到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有人说,当年有一位姓刘名邓的大能人,指挥着千军万马要过淮河,没有船,这可怎么过?刘邓不慌不忙,从腰里掏出一个红绸包,包里包的是分水珠,只见刘邓手里掐着分水珠,口中念念有词,淮水自然分成两堵墙,刘邓大军人脚不沾泥,马不湿蹄,就顺顺当当地过了淮河;也有人说,刘邓带着大军来到淮河岸边,没船没桥,这不要紧,只见刘邓在空中用马鞭一挥,淮河上立刻出现一座七彩桥,刘邓大军就是这样踏着七彩桥过的河;还有人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老天爷看淮河水挡住了大军的去路,忽然显灵,顿时狂风大作,一阵大黄风把刘邓的十几万大军吹过淮河,刮到了大别山……
当时并没有什么“分水珠”,也没有什么“七彩桥”,更没有刮什么大黄风,但这些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却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路斩关夺隘,所向披靡,英勇善战的无比敬仰和钦佩。当年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时有如神助,充满着传奇色彩,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发后人产生无尽的想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刘邓大军渡淮的整个历史过程。从战略转移到抵达息县再到彭店会议到占领县城,军民一家,大埠口,渡淮先驱,将军试水,徒涉渡河,望河兴叹,胜利跃进大别山
经过20天艰苦征战,刘邓大军终于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渡过淮河,胜利进入了大别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中国革命的历史车轮向前推进了1000里,使全国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也更加懂得了革命的艰辛,更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更好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5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