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雷州风俗教案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作者:王丽洁

课程名称 雷州风俗 模块名称 历史文化

课题 “上刀山,下火海”,雷州石狗 课题课时 40分钟

执教教师 王丽洁 授课班级 小学

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更加具体了解雷州风俗,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有些风俗的危险性,教会同学们懂得爱护自己。

教学方法 分小组学习型、问答互动型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步骤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5分钟 回顾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讲的内容,我们上节课讲了相关雷剧,游人的雷州风俗,雷剧呢是历史久远的雷州文化,有同学知道雷剧起源于那一个朝代吗!举手作答!

好,我们上节课讲到雷剧起源于明末清初,起初是用对唱的一种模式,然后一直演变成现在的雷剧这样子的,那我们现在看看游人,上节课中有人我们主要讲了穿令,穿令其实呢也不是神仙降临,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只要那些银针消毒全面,也就不太会发生感染,但是啊,我听说啊,有些人把银针拿下来后,由于操作不当留很多很多血的,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自己去尝试这么危险的动作,你去试了之后很有可能见不到老师了,好,不开玩笑,正经的说,同学们一定一定不能去一个人去玩危险动作,一定一定不能去尝试穿令。 学生倾听并思考

5分钟 导入 好,我们上节课给同学们留了个小任务,同学们有没有回家完成呢,有没有同学愿意和老师分享一下在你对某一个风俗的个人理解与领悟呢?

…………………………………………………

好,同学们很棒哈,雷州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雷州风俗自然而然地就会又多又有意义。那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课题吧,接下昨天讲的,雷州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从火里跑过去是什么感觉吗,知道脚在刀刃上是什么感觉吗?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更直接地感受一下。

学生回答问题

5分钟 播放视频 边观看边讲解 学生观看视频

13分钟 讲授知识 好,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么一个上刀山下火海的场面,有没有觉得非常震撼。唉,有同学就会想到,这种东西这么危险,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弄呢,那就带着疑问来听听老师的讲授吧。

我们先来说“上刀山”,刚刚同学们从视频中也能看到,所谓上刀山,就是用锋利的钢刀扎于两支木柱形成梯,名曰刀梯。梯高18米,36把钢刀, 刀刃向上,级距约40厘米,(会以ppt方式呈现),组成梯级。爬刀梯是个别农村元宵的重头戏。活动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四个部分。爬梯前,村中进行大巡游,每户精选派人组成游行队伍,绕村而游。游行结束,敲锣打鼓放鞭炮,宣布爬刀梯活动开始。6人一组,抬着神轿,绕着未竖立的梯架接力狂奔,你追我赶,十分壮观,历时半个小时。接着上香拜祭刀梯,一声令下,头人指挥众人同心合力,紧拉4条大绳索,徐徐将刀梯升起,场面十分宏伟。刀梯立稳,十多名身穿统一服饰悍强壮汉,如离弦之箭,飘然而上,争先恐后,飞快赤脚踏着钢刀,登上顶层,然后迅速下梯,再度攀登。围观群众,人山人海,不停喝彩,欢呼雷动。其次爬梯速度要快,手脚只能瞬间停留在刃锋。表演完毕,个个出示手掌脚板,表明没有任何伤痕。最后,又在三声巨响炮声中,放下刀梯,降下帷幕。

知道是怎么爬刀梯的流程后,那我们广东的上刀山是源于什么时候呢,我们来看看。爬刀梯源于古代先人除暴安良的传说。当时有位名叫张兴武的大将军,到淮南术山拜师,刻苦修炼武功,为民除害。业成后,率兵攻打罗汉城鬼门关,但见城墙又高又厚,便令36名中将筑成人梯, 由108名小将手持钢刀踏着人梯越入城内,斩除妖魔,百姓从此安宁。张兴武名扬广传,为民所敬。渐渐由人梯36个人演变成刀梯36把刀,爬刀梯也成了民俗的纪念活动。20世纪40年代,雷州城郊的山柑村,每年元宵节还有此项活动,但据调查现在只有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直沿袭至今。

那下面开始讲“下火海”,下火海呢可能大家就比较熟悉,因为在我们雷州的大部分村里现在都还会有,比如老师的村子里每年都会有的这种活动,那个场面真的是非常壮观,可能有些同学也去观看过,那我们就先详细讲讲这个“下火海”,它这个仪式呢是分成五部分组成:

一是“点火”。在地上放一块犁铁,并以一支火覆燃其上,然后在火把周围增加湿木柴,直到烧成一大堆红炭火(即“火场”)为止。

二是“巡火”、“叼犁头”。道士带着“元首”(村中头人)巡火三周后,持“法剑”将通红的犁铁挑出举起,再用牙叼住犁头住,绕“火场”走三圈后,送往神庙中放置。

三是“验火”。把炭火拢成尖堆状,控制火场规模;由两名村民赤脚抬着神像,按四个方位来回快速踩过火场。

四是“踩火”。村民自愿参加,赤脚下快速踩过火场。

五是“取水”。各家各户用草纸筒在火场取“对火”,带回家中“点灯”祈福。

那我们现在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不会受伤吗?

其实呢,上刀山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爬刀梯的那个人脚底有厚厚的老茧。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茧是什么,老师给你们看一下图片吧,就是长了茧之后皮就会变得特别厚,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手上应该会有,一般干活多的人都会长茧。所以得脚上长茧多,就得去练了,不穿鞋子去走路干活,从而脚上有了很多的茧。然后呢,踩刀时,这老茧就有用处了,因为茧很硬,在踩刀表演中就不容易破损,从而保护脚的其他部位不会受到伤害。

然后其实爬刀梯还是有秘诀的,要掌握好平衡,缓慢接触,此外,要斜着踩,要增加受力面积,顺着关节踩。尽可能增大脚掌和刀片的受力面积,这样就比较不容易受伤。而主要技巧,就是上刀山动作一定慢不是很快。一定要踩得准,对着老茧!

总之,“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容易滑动,能保持平衡,而且起到了增大受力面积的作用。所以,上刀山所踩的刀越锋利,接触面越小,难度也就越大。

上刀山,不容易,男孩子大概要炼七、八年,参加表演的人,炼的时间都长,动作比较熟练,否则很容易受伤。

下火海呢,老师就比较熟悉了,因为呢,老师的哥哥就去踩过火场,你们猜一猜有没有受伤……

答案是……被烫伤了,而且很严重,十几天没好,整个脚都被烫黑了,老师当时和你们差不多大,大一点点吧,看着看着就哭了,因为太可怕了哈哈哈,所以这种东西是很可怕的,我哥哥所以第二年也就不敢去踩火场了,同学们长大后想要去踩火场的时候也要三思而后行,想想自己受伤后脚疼的情况,不要一时逞能哦,否则后果和疼痛都是要自己承担哦。好,同学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就先讲到这里,这节课呢我们学习了“上刀山下火海”学习了“雷州石狗”,下节课呢我们会玩一点小游戏,来增加大家对这两节课的熟悉程度以及让大家放松一下,你们说好不好呀!铃声响了,下课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64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三下乡传承雷州文化教案
课程名称雷州风俗模块名称历史文化课题过年风俗,鼓励同学们传承雷州文化课题课时40分钟执教教师王丽洁授课班级小学教学目标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雷州风俗文化的精彩之处,激发同学们对雷州文化的热爱之情,鼓…
社区走访调查之垃圾分类常识的调查
6月14日,上午九点的会议正常进行。会上对于昨天的社区走访问题做了总结和剖析,发现有以下几点问题:大部分社区公民对垃圾分类的常识性问题比较生涩,并没有过度关注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群众对垃圾分…
黄河水电与黄河水电人的故事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黄河文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黄河水电的故事。滚滚黄河水,不解水电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二大河,近年来我国要在黄河多处地方建立水电站,…
智能垃圾分类调查问卷之社区走访调查
6月13日,阳光明媚,多云转晴。经过几次会议的商讨,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做出了有关智能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表,根据其中的问题走访各个社区,调查了群众对智能垃圾分类的相…
黄河水电的故事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黄河文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黄河水电的故事。滚滚黄河水,不解水电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二大河,近年来我国要在黄河多处地方建立水电站,…
“垃圾分类有智能,人们生活添笑容”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垃圾回收分类的号召,许昌学院“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6月13号展开了第天五社会实践活动。一、智能垃圾分类变为“香饽饽”随着日益增多的生活垃…
“传播下个行动,收获新的进步”
以“智”识人、以“慧”统运、以“数”促管,是垃圾分类从“人治”转向“数治”的现代化特征,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治理路径之一。所以今天队员们继续召开第三次会议积极探索如何将智能垃圾分类传…
“科技点缀绿色,共建无废生活”
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垃圾回收分类的号召,许昌学院“社区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研与优化升级探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2年6月11号展开了第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智能垃圾分类已呈大势所趋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科…
今日奇思妙想 明日硕果累累
一、科技创新的背景: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产测,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港珠澳大…
千里运河琼花路 文脉交融韵古今
大学生网报扬州6月18日电(通讯员:周凝、葛萌萌、张雨婷、钱润怡)盛世东都,汴水繁华;悠悠运河,传承千年。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是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