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珊,双凤乡中心小学五甲班语文老师,扎染社团指导老师。曾发表多篇文章,为了让孩子们走出深山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支教老师的岗位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孩子理解语文和艺术之美,深受学生喜爱。 采访如下— Q:刘老师,请问您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双凤乡中心小学的呢? A:大概是去年来到了这个学校,在这之前我也是在双凤乡,只是不在这所小学。 Q: 您的专业就是扎染吗,还是出于兴趣呢? A:我自己本身是语文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色彩不敏感。对于很多常见的颜色他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茫然,于是在这个契机下开始了扎染的教学。一开始是树叶画,就是以树叶为底,用丙烯颜料作画。后来才选择扎染,因为扎染的层次更加丰富。但我本科是英语,可能是因为我写作比较好,所以机缘巧合当了语文老师。扎染也是我的兴趣,并没有像大学四年一样经过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只是上了这方面的兴趣班。后来被领导所关注,得以在全乡普及。在永久公益的资助下,双凤乡所有的学校都有机会学习。不过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比如我们也尝试了很多颜色,最终发现孩子们更加中意靛蓝色,所以选择了现在的靛蓝色。包括这个颜色的颜料配比也是反复多次摸索之后才得出3:1的这个比例。 Q:昨天我们也在您的教导下自己做了些像样的作品,但可能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会比较简单,那么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会不会在操作上有些困难? A:其实只要有基本动手能力的孩子都可以上手扎染,美术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出的作品可能层次会更多一点。 Q:那我们这个扎染兴趣班的孩子大多是哪一年级的居多呢? A:主要是四五六高年级学生居多。也有一二三年级的,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主要是教他们怎么样绑扎染的布料和怎样打结,以兴趣的启蒙为主。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会教他们更加复杂的绑法,以及染料的使用和色彩深浅的控制,包括我们要煮染料的温度等等。主要是以基础教育为主,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作品变得更加立体和舒服,让作品更加有层次感。我们作为老师也尽可能把自己擅长的东西教授给这些学生,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老师,所以也希望能够有更多更专业的老师来支教,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 Q:这个社会其实是有些浮躁的,您扎根在乡村支教不仅是教书,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A:对的,这里的人可能并不会在扎染这种传统技术上投入太多的注意,反而是对于像婚丧这种锣鼓喧天的场面花更多心思。所以除了我们去传授,也需要从孩子们和家长们身上着手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人努力来加强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我们应该提升孩子们对美的追求。现在大部分的美术课都把线条局限在条条框框里,那虽然也是一种美,但那是统一的应试的美,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不利于长期的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他们现在学到的这些对美的感悟和追求是可以反馈给自身的,可以作为自己成长的养料,作为自己终身的素养从各个方面里反映出来,对他们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主要还是需要从教育入手,改变当地和社会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Q: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想切切实实的为乡村做一些事情,您认为将扎染发展程一个产业链,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样做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呢,是否可以将那些背井离乡的中青年留在双凤呢? A:这个我当初在开展这个工作室的策划里曾经想到过,只是当地的人对于这方面接触太少了。扎染这项技艺如果要发展成为一条产业,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宣传推广。而且如果发展成为产业链,原材料的供应也将是一个问题。 Q:所以让这些贫困地区摆脱这样的境况还需要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才可以,感谢刘老师的细心解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