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武汉学子三下乡:“青马”队员重拾“爷爷的宝贝”,感受袁氏箍桶的匠心传承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朱朝莹

武汉6月22日来电(通讯员 朱朝莹)箍桶是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作为中华72种老手艺之一,过去给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木质脚盆、蒸桶、澡盆、米桶它都有,给人们日常生活中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在蔡甸区索河街,“袁氏箍桶”极具代表性,2022年6月22日,在石山堡村袁支书的带领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玲带领着“青马”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走进非遗传承人袁昌仁老爷爷的住所,共同了解这个古老手工产业当前面临的状况,近距离体验了传统箍桶的做法。

箍桶,也就是利用传统的卯榫技艺将木板结合在一起,最后利用铁丝将做桶的板捆在一起,迫使其成为其所需要的形状和确保各个木板之间接缝严实。它曾是最早的农业生产工具,用于盛水、洗身和盛放各种物品。据说这一手艺相传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旧时的集市的地方大多会有箍桶店,制作它的人被称为“箍桶匠”或“箍桶师傅”。箍桶的制作工具繁多、工序复杂、制作工艺较为讲究,需要经过锯料、劈材、拼缝、钻孔、拼接、作底、打磨、上底、上箍等三十余道工序,最终形成精致耐用的箍桶。

走进袁昌仁老人的家门口,队员们便发现袁爷爷正在熟练的拿起他的手工钻为木板进行钻洞,旁边摆放着两三个已经成型的米桶和脚盆,看见队员们前来拜访,袁爷爷便热心的向我们展示他的这些“独家宝贝”,箍桶外观精美,在内底处和提手处都刻有精美的图案,木板弧度的中分处箍有“人”字形花纹,在总体上,都给人一种舒适协调的感觉。

经参观,队员们惊奇的发现,米桶的木板之间严丝合缝,各个木板竟能做到如此协调,袁爷爷自豪并骄傲的向队员们介绍道,“我的箍桶不刮灰不上油也能做到滴水不漏,扎实耐用,这都是我用数学进行精确计算,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从而形成了我的独特的技艺特点。”介绍完,袁爷爷便现场展示了一番,他邀请队员们站立在箍桶上方,在消除队员们的心理顾忌之后,服务队队员喻意便试验了一番,箍桶确实完好无损!

“爷爷,现在您的箍桶还好卖吗?”,袁昌仁说,“其实我的箍桶不愁销路,我一天可以卖十几个,但是现在做不了了,也缺乏传承人。”“现在年轻人包括我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老手艺工作了,前段时间我免费收过几个徒弟,后来都没有做下去,为什么呢?“”一天做三个,也才能卖到一两百块钱,除去我的成本,根本赚不了多少钱,而且做这个也需要他们能够沉下来心来,认真去学,毕竟真正能学成这份手艺,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它不像你们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那样,它是需要不断的实践的。”提到此处,袁爷爷的眼里满是失落和伤感。

民间传统手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是我们先祖们勤劳、智慧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曾经风风火火的传统手艺失去了昔日光辉,不再是年轻人向往的谋生技能。当前,由于工业文明的冲击,以“袁氏箍桶”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技艺亟需抢救性保护和传承。新兴的工业用品对包括箍桶在内的民间传统技艺造成了严重冲击,市场急剧缩小、高成本低售价导致几乎没有人愿意再从事传统行业。在和“青马”队员们的聊天中,袁书记表示,“是的,不管是他,我们也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但是现在很多人随随便便找份工作都比这强,所以那些年轻人们也就不怎么愿意去学了。”

拜访结束后,“青马”服务队队员与袁爷爷告别,袁爷爷说,“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能够真正的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将来都能成为祖国栋梁之才!”通过此次实践,希望“青马”服务队员们能够铭记教导,奋发图强,继续深入实践,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魅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才重新认识箍桶,让箍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换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6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服务他人,贡献社会

2020年7月21日,简报小组的工作已经过半,对于开始较早的对接组已经完成了任务,对于这最近才开始的实践组,我们的对接任务远没有结束。但也正是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小组工作的熟练程度相…… 简报小组暑假社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为他人服务,为社会贡献

2020年7月21日,简报小组的工作已经过半,对于开始较早的对接组已经完成了任务,对于这最近才开始的实践组,我们的对接任务远没有结束。但也正是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小组工作的熟练程度相…… 简报小组暑假社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报道万千实践,体悟社会百味

为帮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践活动小队进行更广阔的宣传,让实践小队的活动影响更为深远。信息工程学院简报小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在编辑与排版社会实践小队的新闻稿…… 新时代文明志愿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坚持扶贫准则,助推产业发展

坚持扶贫准则,助推产业发展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今天是7月15日,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出发的很早,他们今天的目的地十分明确,那就是本地的一个扶贫项目妙妙手……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发展产业促民生,共建魅力新农村

发展产业促民生,共建魅力新农村信息工程学院7月14日,这已经是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来到夏庄村的第五天,今天实践队的主要任务是参观调研位于夏庄村鹿邑县的另一个产业扶贫就业点—鹿……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到户扶贫暖人心,科技支农助前行

到户扶贫暖人心,科技支农助前行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今天是7月13日,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我们拾梦向阳科技支农社会实践队来到夏庄的第四天了。随着实践队每天的外……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科技支农到每户,发展产业齐脱贫

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7月12日,按照我校驻夏庄村书记司书记的指示,今天拾梦向阳科技支农社会实践队来到鹿邑县秀梅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此次走访目的是调查当……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五星红旗在心中,科技支农跟党走

五星红旗心中有,科技支农跟党走信息工程学院拾梦向阳科技支农暑期社会实践队7月11日是我们拾梦向阳科技支农实践队来到夏庄村科技支农的第二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崭新的一天,就此拉…… 拾梦向阳科技支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不忘初心,强国有我
不忘初心,强国有我--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队红色实践2022年6月23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队成员们线上学习了西北师范大学…
防汛抗洪,人人有责
防汛抗洪,人人有责--许昌学院“扬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实践内容2022年6月19日上午,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扬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讨论有关防汛抗洪的问题。因为在冬季受到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的控…
终身学习,终身担当
终身学习,终身担当--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队红色实践2022年6月23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队成员们此次暑假的社会实践即将…
2022届博雅·行知支教团见面会顺利举行
2022届博雅·行知支教团见面会顺利举行新闻中心消息通讯员刘心怡6月21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2022届博雅·行知支教团见面会在逸夫化学楼H303B顺利举行。本次见面会由支教团队长肖虎主持,全体支教团队员参加。本次见…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为了安全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为了安全--许昌学院“扬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实践内容2022年6月18日上午,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扬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讨论有关化工生产四防:设备防冻、生产区防火、人员防滑、…
爱国爱党,念民立民
爱国爱党,念民立民--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队红色实践2022年6月23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队成员们进行了电影“厉害了,我…
功成不必在我,强国一定有我
功成不必在我,强国一定有我--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纪实2022年6月23日上午9点,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线上共…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携手工艺传承,共助文化振兴
携手工艺传承,共助文化振兴——材料学院“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对于农村地区而…
赴大桥镇学习革命历史,弘扬红色精神
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温史寻红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定远县大桥镇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进行实地探访,切身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伟大的斗争精神。在6月17日中午我们小组成员乘车来到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在这里…
实践总结,心得体会
实践总结,心得体会——许昌学院新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2022年6月23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新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的实践活动在今天就要结束了。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本次调研每3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