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位于渑池县城关镇海露大街,前方的建筑物便是刘少奇故居。”跟随着永信班暑期宣讲团的脚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豫西特色四合院,这里是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起草和首讲地,是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理论诞生地。
三门峡市渑池县八路军兵站、刘少奇故居是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喜迎二十大,青年奏强音”暑期宣讲团的第二站。本次宣讲同样采取线上直播、线下讨论的形式,使同学们身处家中也可感知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底蕴。
“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如果提到刘少奇同志,我们都会记起他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练就了刘少奇同志高风亮节的品质,使他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员?今天,跟随着永信班暑期宣讲团,来听听一心为民的刘少奇同志一生的故事。
三门峡市渑池县刘少奇故居的展览分为“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现”和“党性锻炼”四个主展室和三个复原展室。主要展品包括刘少奇同志在渑池工作生活期间使用过的桌子、椅子、火盆、床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厅当属“党性考验”。通过讲解员的叙述,我看到了一位因信仰而义无反顾、在舍我其谁的奋斗中觉醒的青年。1920年,22岁的青年刘少奇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包括刚刚译成中文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信仰如引导方向的一盏明灯,在血脉里发芽、在骨髓中强大,为青年刘少奇标注了理想的方向。1921年,刘少奇同志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并成为中共旅莫支部的负责人之一。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他的革命人生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像无声的导师,使人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刘少奇同志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烈焰,直奔真理的彼岸。每一代青春都不容易,没有哪座山好爬,没有哪个坎好过。生命的河流朝向大海还是通往沙漠,信仰从来都是最关键的决定项。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关键期的我们更要把个人的目标与社会前进的目标吻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执着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就会给予我们无限的力量。
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刘少奇同志创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时代背景与艰苦环境。1938年寒冬刘少奇同志在渑池驻留时,秉烛疾书起草了彪炳史册的政治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亲自指导豫西省委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刘少奇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他用自己坦荡的一生实践了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的崇高准则。王光美同志回忆到,1967年7月丈夫与她告别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历史是人民写的。但她绝没有想到,这次离别竟是诀别。在监狱里12年的苦难岁月是刘少奇同志的这句话给她活下去的动力,让她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革命。
刘少奇故居于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十多年来,刘少奇同志的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者的长帆,于中流击水处激发续航动力。愿永信班全体成员做笃定信仰的新青年,不迷不惑、步履坚定、不负韶华、行则必至!(通讯员:王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