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黄河文化故事——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河南、陕西、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与龙山文化有联系。龙山文化时期的制玉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来看,其种类丰富,且大多琢磨精致、造型优美、晶莹圆润,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龙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黑陶,黑陶中以蛋壳黑陶杯为主要代表。酒器制作的精美,说明中华酒文化已经达到新的高度。龙山文化遗址祭坛、宫殿、宗庙遗存的发现说明当时已经有国家政权的存在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龙山文化处于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正因为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这一文化,对于解决中国上古社会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这一重要课题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同时,也是了解东夷族的社会结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方面内容的一条主要途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85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