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服务社会
—许昌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教育帮扶
2022年6月16日星期四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扬时代文明,社会治理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队今天关注教育帮扶方面,了解“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参与教育扶贫的意义及路径。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扶贫工作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贫困地区实现“内生化”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绝招。人才资源是农村地区实现“内生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可以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与文化知识参与农村扶贫工作,对农村地区实现教育脱贫具有重要价值。
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政治修养,对待国家公共事务具有主人翁精神,有投身于建设中国新时期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热情。大学生投入教育扶贫工作不仅能助力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还能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促进自我发展与完善。
大学生参与教育扶贫既能促进大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提升精神文化素养,还能弘扬当代青年积极投身基层建设的奉献精神。在教育扶贫实践中,大学生需要发挥自身专业技能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获得自我认同感,增加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促使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完善。参加教育扶贫还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精神文化素质,引导农村青少年增强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和自尊自强的观念,将“要我脱贫”的观念转变为“我要脱贫”,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普及数字资源服务、实现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教育的流行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大学生对农村进行教育帮扶提供便利。大学生群体可以依托高校精准扶贫项目,建立大学生与农村学生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形式,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推动网络扶智政策落地。大学生可以利于线上平台上为帮扶对象提供作业指导、心理疏导、特长培养等服务,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如在“新冠”疫情时期由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六所高校发起的“春霖”抗疫助学活动开设“朋辈学堂”,组织在校大学生担任志愿者,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涵盖各学科的课业辅导,为农村学生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建立起农村学生与大学生之间长效的沟通机制,有效保障了教育影响的持续性与连贯性。
(供稿人:李佳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90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