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学子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寻时代精神 宣爱国主义
“每一次成功都是差一点点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差一点点成功。一个小小的失误到达太空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错误。” 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驻守了36年的军人余伯伯说。航天精神要求精益求精,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至关重要。
为充分了解我国航空国防科技发展历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铭记历史。7月15日,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萌芽”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参观学习。
“我仿佛能看到那承载了全国人民希望与荣耀的‘长征三号’在这里冲天翱翔的盛状,能闻到火箭升天时那明亮火焰在地面残存的烟硝,能听到技术人员与部队官兵在成功后喜极而泣的哭笑。”站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大门处,实践队员们感叹道。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
据讲解员介绍,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又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是中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它主要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担负着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自1984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以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创造了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国际商务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第一个突破百次发射的发射场等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
航天路虽长,航天精神永存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人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长征三号发射不是一次就成功的,第一次因第三级二次启动后未能正常工作而未进入转移轨道,仅进行了通信试验,截止到97年共发射了12次,其中失败了两次。”讲解员对队员们如是说道。
在卫星发射博物馆里,队员们看到了独自展出的“长征三号”发射后回收的破碎火箭。
“它曾带着希望逆着疾风前行,漫无边际的星空中,它孤独地执行任务,最后它无声地躺在展厅里。它用残缺的身躯,用它曾有的力量,无声地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历史,它从不埋怨,默默地一味奉献着。”实践队员陈建程在日记中记录下这样一段话。
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大力弘扬。
最可爱的人
参观过后,队员们遇到了坚守在大凉山近40年的退伍军人余伯伯,他于1981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入伍,从陕西西安来到西昌为发射基地的建设做贡献。
“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以前还有过八年没回一次老家的情况。” 当队员们问及异乡生活是否习惯时,他爽朗一笑说,“我早已把自己扎根在这里,把这里当作了家,好像我再回到本来的家乡反而成了背井离乡。”
为了祖国的建设,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奔赴祖国的各个地方,无悔贡献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在发射基地的道路旁,有一行大字“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这不只是发射中心的建设者所有的品质,更显示了当地人为祖国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据余伯伯说,当地村民们为了国家航天事业的建设发展,积极配合拆迁,离开故土,心系国家。但他们每年都会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即使只能站在高高的观景台,远远看着这些故土,村民们也甘之如饴。
每个人的坚守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让我们的祖国更加文明昌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也让每一个为祖国事业无私奉献的人感到骄傲自豪。
“我今天感到震撼又幸福,看到了电视机里的发射基地,看到了中国航天背后的艰辛历程,了解到为中国航天默默付出的幕后人。”实践队队长宋义彬说,“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爱国热情,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报效祖国而奔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也将是撑起祖国的脊梁!”
(文:明显会 房梦蝶 周珏帆 杨恺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9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