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学子三下乡:回首红渠精神,矢志不改初心
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对于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六月,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组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很荣幸可以成为“青春献礼二十大,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的一员。由于疫情,我们团队不能一起开展实践,但我们团队做到了分布各地齐发力,把红旗渠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学史崇德,赓续精神保本色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做支撑,需要我们去弘扬。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中群星璀璨,而红旗渠精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之一。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安阳市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在实践活动开始那天举行的出征仪式上,学院领导的重要讲话已经体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这对于第一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我来说,很是新奇,心中知道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并不畏惧什么。当我开始社会实践宣讲活动的准备工作时,我就因为如何开展宣讲活动而犯了难,怎么样才能把红旗渠的故事讲到人的心里?怎么样才能把红旗渠精神弘扬好?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学姐,向学姐学习经验。学姐有句话说:“要愈挫愈勇,不要被困难所打倒。”这句话让我联想到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的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劲头,我这点困难在林县千万儿女面前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带着满满的自信我踏上了宣讲之路,也确信我们团队的实践活动能够取得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总是要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不经历一些事情怎么能够成长。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遇到的所有的风风雨雨都会使我们更加坚强。我被分配到的展板中有一页是为纪念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而发行的一套邮票,四张邮票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名为“青年洞”的那张。因为青年洞是由从林县千万儿女中筛选出的三百名优秀青年用钢钎和铁锤一下一下凿出来的,为表彰他们故以此命名。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针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如此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通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红旗渠精神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回想起这半个月的经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在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宣讲的那几天。在我向两位阿姨讲述红旗渠精神的时候,阿姨认真听讲的样子令我动容,并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给她们解答。有位阿姨问的问题是红旗渠在哪儿?让我感觉有点意外,这说明我们的宣讲活动是有必要的。在向一位老爷爷讲述时,爷爷惊奇地询问我家是哪里的,为什么对于红旗渠的事情知道那么清楚?这让我倍感自信,这恰恰说明我的准备工作是有效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宣讲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我也不再社恐,而敢于与别人大胆的交流,有勇气去诉说自己的想法,这也算是我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得到的一点收获。
流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精神
红旗渠不单单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40年后的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红旗渠精神曾经响彻历史的岁月,也同样可以振奋时代的精神。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讯员 王家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9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