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实践团开展赴古镇龙岗红色旧址调研活动
6月16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小分队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主题开展了古镇龙岗红色旧址调研实践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弘扬青年文化探索精神为主,同时倡导对红色旧址保护与开发问题的研究。
本实践小分队全部成员分成两组,分别了解访问村中各家的饮食情况、生活状况等日常生活方式,以及针对旧址人员和当地居民,做关于旧址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影响的问卷调查。该日早上八点多,小分队成员速度集合,乘大巴车从滁州市区来到位于天长市的古镇龙岗,约三小时到达目的地。我们来到旧址的详细路线图前熟悉路线以节省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了任务分工。
抗大八分校旧址分布于古民居群中,与古民居交相辉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粟裕、郑位三、罗炳辉等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清代道光年间曾出过状元戴兰芬,芡实产业改善当地居民经济,故又有“状元故里”乡愁浓,芡实之乡”产业兴的说法。
我们首先来到抗大八分校纪念馆,只是当时暂未开馆,我们便先行参观了其他景点。在等待开馆的过程中,我们在当地年过七旬的爷爷口中得知,在陆寿华宅、清代吴元生宅、政治部旧址当中,不得不去的地方是极其隐蔽的地方,十分阴凉,有着神秘感,我想,在那里,应该有不少惊人的故事吧。临近活动末,我们是入馆了的,果真令人叹为观止。馆里的物件陈列,历史的韵味弥香,而又恢宏壮阔。
参观完这片旧址,我们沿着民居的道路继续向前走,看到了石砌的精美绝伦的画,上面的图案清晰可见,自然而然露出生动而感人的红色故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女子手捧一束亮丽的鲜花,递向背着枪支的兵,后面的人则在吹响胜利的号角,这一定是在庆祝战争的胜利,在赞美最可爱的人儿,英勇无畏,大步向前,迎来胜利的曙光。
没过多久就到了正午,我们就近就餐,饭馆是极具当地特色的民居装点而成。在就餐的过程中,我们与店里的长辈聊死了这儿随处可见的芡实。长辈们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里的芡实丰富多产。近年来,天长市以“龙岗芡实”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积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向,大力发展芡实产业,极大地提升了芡实的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初步走出一条符合地域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后来我们查阅资料也了解到,芡实质地粘糯,香气浓郁,是名贵食品之一。《本草经百种录》:“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有多重功效。“名贵”的芡实也让这片民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吃完午饭之后,我们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参观。首先来到了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真武庙。真武庙建于明清时期,坐落于两条老街“十”字纵横的角落里。单檐悬山卷棚勾连搭式布局,庙宇四面建筑环围,封闭式转角结构,其造型颇似古画中的阁楼。真武庙建筑年代久远,壁画保存完整,绘画风格古朴,线条流畅,着色素雅。绘画表达故事严谨,画面神秘缥缈、若隐若现,反映着古代绘画艺术写实与浪漫的风格。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历史、艺术、宗教信仰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都具有极高价值。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龙岗烈士陵园界碑。这里有着众多的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抒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先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传,令人肃然起敬。龙岗人民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适逢改革开放,发展日新月异,时代英雄辈出,装点神奇土地。抚今追昔,告慰英烈,更觉青史与日月同辉,浩气共千秋长在。
一天的暑期活动之行到此结束,我们结对乘车返回了学校。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却领略了旧址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这儿,有着值得被我们永远和铭记的英雄。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更是展示我校风采的最好平台。本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调研活动,实现了“实践社会,锻炼自我”的目的。通过充分了解滁州天长市当地的文化遗产和抗大精神,深入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中的道德精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抗大精神和当地攻府对精神传承的相应政策,找出所在问题,为精神传承献计献策,也借此机会锻炼了小组成员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了团队意识,培育了社会责任感。
虽然短暂的暑期时间活动已经结束,但带给我们的启迪意义是深远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发扬红色精神,坚守初心,守正创新,严谨务实,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07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