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为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促茶旅融合,助乡村振兴’赴金寨县大畈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金寨县双河镇参观洪学智将军故居。
洪学智故居坐落在一处山脚下,它被碧绿青翠的树木和苍翠欲滴的草地围绕着。从直通故居的小道走上去,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间低矮简陋的房屋。踏入洪学智故居,卧室里陈列的是一张木头桌子,几把椅子,还有一张老式的木床,床边的蚊帐上挂着显眼的补丁。一团团粗糙的茅草、一面面黄色的泥墙、一件件破旧的农具似乎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诉说着洪将军简朴廉洁的一生。
在洪学智将军故居门口,其侄孙洪贵柱先生为我们讲述了洪将军传奇的一生。
洪学智将军心系党和人民。他一心为革命奋斗,先后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都有他伟岸的身影。他一心追随红军,在心脏中枪短暂修养后,一听到有部队的消息,即使翻越千山万里,也要追上大部队,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他一心为党为人民,即使面对不公平的处理,他仍然表示:只要有工作干,能为党和人民继续做事情,别无所求。
洪学智将军心系故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7次回到故乡金寨看望父老乡亲,始终牵挂着故土的发展状况,想方设法为故乡做贡献,解决实际性困难。在家乡旱灾严重田野无收时为金寨县调配了几大卡车红薯干,救人于水火之中;在了解到金寨县人民长期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克汀病”困扰时,重回总部后便就包括金寨县在内的革命老区的医疗卫生状况正式向中央军委反映,后总部向金寨县先后派出7批医疗队;在下放东北的18年里,他和全家一起节衣缩食,将节省下来的粮票、布票和钱寄回老家;在晚年身体不适时,即使在病床上,也询问自己的侄孙洪贵柱先生,村民如今是否能吃饱饭,是否能穿暖,是否不再垫凉席;在他临终前,嘱咐他的秘书和儿子给组织上打个报告,将自己的骨灰送回金寨老家。他身虽远离村庄,心却常随。
洪学智将军心系后勤建设。虽是临危受命负责志愿军后勤,但他在后勤工作中找到了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干出了一番事业,带领部队万众一心克服万难。抗击美军时,美军用几百架飞机疯狂轰炸用以阻断后勤,洪学智带领志愿军想出一系列片面运输、合并转运、水下桥等战术来应对。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了一条网状战斗化的后勤线,就连美军司令都不由得感叹着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毅力。回国后中央首长还是不让他带部队,继续让他干后勤部副部长,一直干到部长。
他无疑是幸运的,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他无疑是正直的,无论是在1937年,他直言不讳地认为张国焘固然有罪,但曾经立下的功劳也不是不可抹杀的,还是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仗义执言彭德怀有功有过,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无疑是戎马一生的,从十几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到奉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再到后来74岁的高龄,仍被邓小平先生紧急任命进入中央军委工作。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94岁。他是开国将军,他是“六星上将”,在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人,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政治、后勤领导才能,他是两膺上将,国之勋臣,毛主席曾为他亲手缝上他八角帽上的红五星。他为党和人民、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将永远铭记于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
走出洪学智故居时已是黄昏,抬头望着天空上的太阳,终有一时,这黄昏的太阳会变成黎明的曙光。黄昏一直在追逐黎明,我也一直在追逐着心中的光。而我所追随的光,是五角星的星光,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以吾辈之青春,守卫这盛世之中华。
如今,虽然一件件奋斗的光荣历史被后辈们一一记录,但我们始终只能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先辈们,而他们的伟大远比我们所能想象到的要悲壮得多。我无法切身体会他们的艰辛,但我们中华儿女,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新冠疫情期间,无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带领人民抗疫;春节期间,一份份“请战书”被写下,只愿协助交通局工作;东京奥运会期间,一个个中国健儿拼搏进取,为国争光……
我想,我们追随的,一定都是五角星的星光。
如今,虽然他们奋斗的光荣历史被后辈们一一记录,但始终只能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待他们,他们的伟大远比后辈们所能想象到的要悲壮得多。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朝着那道灿烂耀眼的光不断奔跑!
撰稿人:涂思语 罗语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0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