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老人的“窗口”,走在志愿的“路口”
——记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学党史,办实事”暑期社会实践团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为贯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方针,完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强青年的志愿意识、奉献意识,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2022年6月28日,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暑期社会实践第四小组于杭州市上城区景方小区凯乐居开展了“服务老年,成就青年”的志愿活动。
以“青春之创造”加深现代养老服务的“人情味”,铺好“交心”这张“温床”,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为老年人提供“感情支持”。
本次“服务老人”志愿活动,小组成员通过电话询问、登门拜访等方式,与社区老人进行了“一对一”的电话。通过与社区老人的交流,小组成员充分了解到了社区老人的诉求,对社区老人提出的“子女不管自己”、“生活设施老化”、“行动不便”等问题进行了反馈。在与社区老人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与社区老人相互交心、相互倾诉、相互理解。至此,成员们打开了社区老人的“窗口”,站在了社区老人的“门口”,也终将走进社区老人的“心口”。同时,小组成员通过对“老人生日时间”、“老人是否愿意参加生日会等活动”的询问,运用了“年轻人牵线,老年人搭伴”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区的活跃氛围,带动了社区老人的活动积极性。想要实现老人与老人、老人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就要不断创新与老人交往的方式,用“真情”感化老人,用“娱乐”服务老人;想要搭建更加高效的“老年服务平台”,就要站在“兼爱、博爱、平等”的角度对话老人,让社区老人拥有“感情支柱”、“精神支撑”、“家朋支持”。
以“青春之学问”加速现代养老体系的“智慧化”,打好“知识”这手“好牌”,用“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渐也”的态度拓宽服务老人的新方式。
创新是知识发展的动力,是文明进步的源泉。在志愿过程中,小组成员运用手机信息备份、文稿共同编辑等创新功能,有效提高了信息录入效率与准确率。同时小组成员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由志愿者先联系子女,再由子女联系老人”的方法,加强了三者的联系,有效促进了子女与老人的感情。青年要坚持“一切知识与科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要在志愿服务中将“创新的知识”放入现代化养老体系的方方面面。
以“青春之力量”成为现代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用好“年轻”这把“利剑”,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志向投身更多的养老服务志愿。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青年是国家的“朝气”,是活力、未来的代名词;老人是国家的“树干”,是成熟、历史的指向标,青年与老人,相互照应、相互影响各自构成了中国最美的“风景线”。广大青年,应当追随,尊崇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主动把自己投入到志愿活动当中去,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投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去。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嘉辉/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2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