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茶文化,激发共富新动力
——记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从茶文化看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非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最近热播的《梦华录》,剧中多次提及“茶”,茶具、茶艺方面也算基本遵从了宋代特色,文化气息浓厚,为观众展示了北宋饮茶的美学。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见于寻常百姓家,又凝结着华夏的文雅,更折射出中国人沉静稳重、以德服人的待人之道。同时,茶作为我国非遗体系中特殊的文化要素不仅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更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多的生机与价值,非遗茶文化作为相关文化产业的内涵灵魂,支撑和驱动着“茶”品牌建构和可持续发展,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方面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深入切身体会茶文化,感受“茶”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方面的推动作用,体悟“一带一路”中的非遗茶文化及其所彰显的文化自信,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建委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二小组与6月28日上午九点半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开展以“探寻千年茶文化,挖掘共富源动力”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一代茶文化,传承“中和”君子品格。
本次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前往中国茶叶博物馆,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馆中的《中华文化展》由茶史、茶萃、茶事、茶具和茶俗五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内容组成,从不同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小组成员们参观了茶史馆,其以茶文化的发展为主线,重点突出唐代宫廷茶文化、宋代世俗茶文化等几大亮点。在参观过程中,生动且详细的介绍,让小组成员们更加细致的了解到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从“点茶”“茶百戏”“斗茶”“茶点”“茶器”和“团茶、散茶”这六点来窥看宋代的饮茶生活,都处处皆是美学讲究。除此之外,茶的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贴合现代人的生活,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下共同进步。其中蕴含着中庸之道,以德服人,谦逊平和,不骄不躁的君子品格,凝聚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髓。国人们也自然而然养成了宽容谦逊,至善至真的品格。人们在泡茶品茶赏茶的过程中,清神静心,收获来自茶道中的一份心灵感悟。
打造品牌茶文化,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随后,小组成员们参观茶园,了解到茶园旅游业的发展。茶园旅游业不仅仅停留在采茶喝茶的层面,而是积极推动“茶园+”模式,促进茶叶经济多元化丰富化。例如“茶园+养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养生,以茶养生更是可以大有作为,不仅可以推出一些列茶休闲养生产品,还可以与养老产业相结合,适应国内的“银色经济”浪潮,依托茶园良好的自然环境,开展养老活动,提供养老场所,打好养生牌。“茶园+摄影基地”抓住了老年市场,年轻人这一主要消费群体也应注重,依托茶园茶山等茶园特有景观,形成具有特色的茶园摄影基地,依托当今互联网,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广大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摄影。“茶园+民宿”的模式,将茶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茶园中开设特色民宿,既有助于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还有助于充分发挥茶农资源,既可以做游客采茶的向导,又可以利用自身的房宅稍作改造成为民宿,多通路提高茶农经济收入,推动乡村振兴,逐步迈向共同富裕。一片叶子可富一方百姓,茶叶兴了产业兴,产业兴了农村兴。深深扎根茶文化基础,不断创新产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传播非遗茶文化,彰显国粹文化自信。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5月21日,在第三届“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中国茶叶博物馆更是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的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文化宣讲、知识科普、品牌活动、线下品鉴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弘扬和传播中国茶文化。诚然,茶文化的传播有国内纵向的传承,更有国际上横向的传播。早在西汉丝绸之路时期,茶就作为我国的一大特色在国际范围内享有盛名。而在新时代,我国在践行“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推动茶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将茶卖出去,更要将茶中蕴含的文化传播出去,复兴中华茶文化,进行茶外交,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思路精神的同时,弘扬“清敬和美”的茶文化核心理念,彰显大国文化风范,树立文化自信。
此次实践活动在一个又一个展馆的参观中走向尾声,浙江省通过挖掘茶文化的价值,打造拥有本地特色的茶品牌,因地制宜,用“茶”来打造更多的产品,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乡村资源,推动乡村振兴,迈步共同富裕。同时,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机遇,使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舞台。我们期待着茶文化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期待其在“一带一路”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汪婉楠 朱杰/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2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