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清晨,温度还未升高,空气中夹杂着夏季的气息,微风迎面吹来,带着草木的清新。而淄博的清晨,城市经过大雨的洗涤,喧嚣和吵闹变得的无影无踪,街道显得格外安静祥和。两地志愿者们依旧整装待发,朝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站出发。
据悉,为了解洛阳与淄博陶瓷的实际情况,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促进陶瓷产业发展,弘扬中原陶瓷文化”大学生实践团于6月26日在洛阳和淄博两地展开调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志愿者们与工作人员交流、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展开调研,旨在了解两地陶瓷的实际状况,学习陶瓷产业发展规律,提高志愿者们的专业本领。
栩栩如生,犹如天成
为感受洛阳三彩的独特魅力,志愿者们来到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研习。志愿者们首先来到上层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为志愿者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志愿者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通过工作人员的解答,志愿者们深入了解了洛阳三彩发展的历史脉络,三彩釉画的创作工艺等。随后,志愿者们参观了下层的三彩艺术纪念品、餐具、茶具等文创产品,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吸引着志愿者们的注意,也为志愿者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洛阳三彩”艺术把中原陶瓷文化的全部潜能和优势充分彰显出来,是中原陶瓷文化悠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审美等文化理念的结晶。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洛阳三彩的文化底蕴,见识到其文化惊人的生命力。志愿者彭文杰说;“我们要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始终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弘扬中原陶瓷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彭文杰 摄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为感受淄博柴烧的独特魅力,充分挖掘其独有的内涵,志愿者们来到淄博市博山区进行讲座的学习,主讲为大师纪广远。在讲座的学习中,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陶瓷柴烧独特的的苍古之美,同时,志愿者们得知了中国柴烧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学习了柴烧在众多陶瓷中是如何脱颖而出,在产业中又是怎样存活等陶瓷产业规律。首先,纪广远介绍了北方柴烧的起源,然后,纪广远从现代中国柴烧的发展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纪广远以远窑柴烧的特点:唯一性、独特性、烧制时间长、烧制温度高等为引子,为讲座做了总结,并以“非大师,不柴烧”升华了讲座主题。通过讲座的学习,志愿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瓷柴烧的奇特之处,感受陶瓷柴烧的生命力,体悟陶瓷柴烧之美。
图为纪广远讲解柴窑结构。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天赐摄
风骨峭峻,匠心独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风骨峭峻匠心独具。中国柴烧,薪火相传,经久不息,柴烧工艺是中国陶瓷的一股清流,以质地粗犷有力、朴拙敦厚的古雅风格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美感。志愿者们与远窑柴烧手艺人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了解了手艺人以居敬持志的柴烧夙愿,砥志研思十余载,中国陶瓷匠人身上的独特气息让志愿者们为之敬佩。此次讲座提升了志愿者们的实践学习能力,为未来的陶瓷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志愿者王天赐说:“当我真的站在柴烧窑炉面前时,我仿佛能与它对话,我能感受到它身上深厚的历史气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对陶瓷文化的传播始终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促进陶瓷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柴烧窑炉。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天赐摄
经过洛阳和淄博两地志愿者们的学习和调研,志愿者们看着、听着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物,联想到千年前这些器物与主人温雅相对,被彼此温存对待。瓷器在使用中所焕发出的美可以唤醒东方民族对于审美古老的记忆。同时,志愿者们深刻地认识这些陶瓷背后的深刻内涵: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技艺和器物是千千万万默默付出、埋头苦干的匠人们穷极一生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