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至3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访家乡,讲好文化故事”暑假社会实践队走进孟州,从历史留下来的遗迹当中去探寻这座千年小城的黄河民俗文化印迹。
孟州,是黄河的出山口,黄河由此挣脱束缚,伸展腰肢。因而,黄河千里大堤也由此绵延。实践队员走在大坝之上,眺黄河之狂涌,叹文明之灿烂。孟州市的设立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唐初称大基县,因其是黄河安澜之标志;唐中称孟州,因其在护卫洛阳,死守河阳三城有功于朝廷。
实践队员最先来到中槽坡村,黄河左岸大堤由此绵延了746.979公里,跨越豫、鲁两省,沿途经过温县、武陟等地,九曲十八弯,护卫两岸民生。它宛如一条盘旋的巨龙,而小小的中槽坡村是“龙头”。该村南头高地上,队员发现了一块刻着“黄河左岸0公里”的石碑,石碑夯实在堤头,站在旁边,思绪不由自主的随着奔涌向前的滔滔黄河水波动。
与黄河的特殊际遇,造就了孟州厚重的文化底蕴。“抚如石,呵生津”讲的就是是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孟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衍生的文化对其产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古人高深莫测、聪明智慧的结晶。队员将砚捧在手,“质坚如石,细腻如玉”,泥土独特的清香扑鼻而来,具有独特而古香古色的韵致。
孟州同样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地,除历代治河名人外,受黄河文化滋养而孕育的历史文化名人数不胜收。后汉学者张玄、后魏山北侯张安祖、八仙之一韩湘子、北宋画家李唐、宋朝宰相冯拯,近代教育家和铃、中共早期领导人武怀让等都在此留驻过,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唐宋八大家之首,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也生于此。“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实践队员走在韩愈陵园当中,只觉园内处处散发着磅礴的气势,也正体现韩愈“鲠言无所忌”的率真。
作为孟州的文化标志,韩愈承载着中华民族刚正不阿、英勇无畏、发奋图强的优秀精神品格,彰显了孟州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15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马院宣法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法制宣传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7月30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9级思政一班法律宣讲团各成员围绕今年通过实施的《民法典》开……
金孟洁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马院宣法团:为民普法切实关注民众利益7月31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宣讲团组员在各自家乡地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为民众普及法律知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一份……
符蝶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法律宣讲进社区:深入走访为民普法7月29日,距离洛师法律宣讲小组成立以及活动展开已经有一周多的时间。在这一周时间里,各小组成员依据实际情况就近进行法律宣讲活动,用最朴实和简单的……
徐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洛师宣法团:普及法律知识让法律深入生活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颁布,使我国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张栩栩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洛师宣法团:开展普法教育,共享和谐社会7月27日,洛阳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一班法律宣讲团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实地了解乡村人民所面临的法律难题,积……
魏思怡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让法律走进生活7月26日,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宣法团各成员在家乡进行《民法典》法律知识普及,通过与群众进行交流对法律知识进行了宣传,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群众更加容易接受,拉进……
邝诗懿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马院宣法团:贯彻依法治国落实普法宣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
金孟洁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马院宣法团:贯彻依法治国落实普法宣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
金孟洁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