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平7月3日讯) (通讯员:辛尚铮 刘钰洁)为响应国家关于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即“十四五规划”号召,巩固相关污水治理成果,同时了解相关产业结构发展状况,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蓝碳能源,携手共“净”美丽乡村实践队在副教授张惠莹及讲师刘建的带领下,来到南平市顺昌县沙墩村,参观当地一处现代高科技农业科普旅游教育基地——藻类龙头企业福建神六集团,了解螺旋藻生产机制和状况,以净水意识为依托开展下乡调研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一进入神六集团内部,队员们即被企业的火箭标识吸引,与集团总裁谢金鉴展开热切交谈。从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神六集团成立于2015年,主要以研发螺旋藻相关产品为主,并积极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福建省农科院、厦门大学等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将研制的螺旋藻品种“神六1号”搭载入我国第23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八号”进行航天诱变育种以不断选择,培育出耐寒、高产、高品质的螺旋藻新品系,开创了太空螺旋藻营养食品的新纪元。谈到对未来螺旋藻企业乃至整个藻业的发展,谢金鉴坦言,目前市场需求正由量向质转变,需要企业正确把握好市场风向,合理预测藻业发展态势,推出更多个性化螺旋藻产品以匹配市场需求。对今后发展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他提到,螺旋藻本身就具有净化污水的特性,同时藻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等,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合理开发螺旋藻营养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将其用于净水排污等环境治理方面,以得到更加全面而高效的利用。同时,作为发展在前端的藻类企业,本身就要做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具有大局意识,为持续降低工厂作业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断改进技术,为调整生产链结构,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不断注入新动力。目前,神六集团已建成企业文化宣传馆,负责推广螺旋藻营养效用的同时,也兼顾科普其净化水质、治理水体的重要作用。企业正力求不断升级改革,为利用藻能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污染不断扩大推广范围,彰显自身价值力。 稍作休息后,队员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神六集团的螺旋藻生产车间进行研学,深度了解螺旋藻常见生产方式——跑道池式生产内容和过程。在车间,张惠莹副教授介绍了养殖螺旋藻所需要的环境,养殖螺旋藻一般宜选择藻丝体较长的钝顶螺旋藻种,藻丝体长大约600~800μm,螺旋直径大约50~60μm,且螺旋藻一般生活在高温高碱的环境中。同时老师还强调了在螺旋藻日常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螺旋藻的生长环境,确保温度和碱性的适中。最后,张惠莹副教授总结,一定要做好养殖螺旋藻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螺旋藻养殖日志,记录气温、水温等;做好及时搅拌,捞除杂物及泡沫等维护工作。老师的讲解为队员研究微藻如何净化水质污染未来的调研和科技下沉奠定了基础,为南平市阴郁的河流披上“清衣”。大家也深刻感受到神六集团对螺旋藻研究的深厚底蕴,领略到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乡村振兴建设路上具体工作意义,收获颇丰。 同时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的刘建老师还对大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致力于推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第二,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第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队员们听完都表示,为喜迎二十大,奋斗新进程,发挥高校师生专业所长,通过挖掘村史,调研基地及帮扶村民等实务特别有意义。最后实践队队员与螺旋藻生产基地藻池近距离接触观察,感受螺旋藻生产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对生命科学学院在微藻净化水质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并希望未来能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农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将先进的微藻治污技术带到南平市的水体保持生态建设中,让水体保护沿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不断走下去,将青年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奋斗写在的闽北这片土地上。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蓝碳能源,携手共“净”美丽乡村实践队 责任编辑:陆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39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