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回顾漫漫历史文化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是河流的点缀之笔,是祖辈一代代留下的宝藏。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故宫和长城,至今依旧那般巍峨壮观,又如《论语》和《中庸》,仍与民族认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依托于民众对其的认知程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显现,所以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于2022年7月4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学子携非遗之手,进高沙社区,开展“非遗愈人心,传承少年行”社区活动。引导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做到“非遗慰藉民众,民众传承非遗”,在动手实践中“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的魅力。并期望非遗的美治愈越来越多的少年的心灵,越来越多的少年也加入传统文化的守护,成为非遗文化发展的探索者和见证者,最终达到 “美美与共”的境界。
非遗进社区,扎染涤清水,扎染一块布料,更像体验一份生活。“一块白布、一卷白线、些许染料,便能产生一种富于变化且充满韵味的美。”看着小朋友肆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或是弹珠,或是心形木板,或是长形木条……再加上皮筋和夹子的扎制,最终带上一次性手套放入染桶,静候十五分钟左右后,一幅幅精美的扎染作品就制作而成啦!而扎染作为我国古老而独特的一种织物染色技艺,其特点便是富有变化。在未拆线之前,我们永远不知道会染出一个怎样的图案,只有在拆线之后才能能揭晓最终的谜底,每副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图案,这就是扎染的魅力。
非遗进社区,油笔画纸鸢,一笔一划的涂抹,更能体验到非遗之美。“小甔有米可续炊,纸鸢竹马看儿嬉”,这句诗出自陆游的《春日杂兴》。在画纸鸢活动环节中,考虑到小朋友们年龄尚小,能力有所欠缺,所以优先考虑为纸鸢涂色,而非制作纸鸢,这样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小朋友们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小朋友们与纸鸢的距离,在涂画勾描的过程中,贴身感受到非遗带给身心的一份别有深意的美的体验,贴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层层裹挟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对我们活态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有着无比客观的意义。而非遗在大众的认知和传承方面仍有些欠缺,因此浙理学子开展本次非遗进社区活动,从小朋友抓起,寻非遗之根,让非遗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4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