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善关于抗生素生态效应科研项目的实践基础,了解芜湖市湾沚区养殖户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生环学子开展了对养殖户们的实地采访调研活动。2022年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生环学院赴芜湖市典型养殖业抗生素调研团队第三实践小组先后到陶辛镇、芮村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
上午,小组成员抵达陶辛镇并与村委会陈主任取得联系。在交流的过程中,陈主任与小组成员分享了自己同村民们在平时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虽然双桥村以养虾闻名,但部分养殖户仍然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不太会处理虾苗。一旦在养殖过程中遇到气候、环境突变的情况,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应对。”小组成员针对陈主任所提出的困难,提出了相关处理措施及预处理所达到的效果,从科学的角度以群众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陈主任的介绍下,小组成员找到了一位养殖龙虾和青虾的个体养殖户。根据养殖户的解说,小组成员了解到养殖户采购龙虾的地点偏远,同时也得知可能是受到“五月瘟”的影响,今年的龙虾产量相较去年有显著降低。目前该养殖户未成规模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有效治理,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不了解、不知情、不滥用的现状。
最后,在龙虾养殖场中,该养殖户带领小组成员前往水产养殖地进行实地考察,采取边参观边讲解的形式,详细模拟和介绍了养殖基地的基本情况。据悉,该养殖户养殖时间为三四年,养殖方式采用水塘承包制,依靠水塘浅且小的优势。除此之外,他的养殖方法简单高效,虾苗均由自己培养,不仅减少了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而且保证了虾苗的品质,降低了养殖风险。平时他极少使用抗生素类药品,水塘的情况基本保持稳定,一般能达到亩产2300斤。他的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极少出现大规模疾病的突发情况,然而对他来说,养殖小龙虾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气候,气温骤降、气候剧变、连续阴雨时,有些小龙虾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处于苗期的小龙虾,自身并不具备脱壳条件,然而在受到气候的刺激下会导致提前脱壳,这样会对小龙虾体质造成较大的伤害。
最后,团队各小组回到学院实验楼202室进行相关总结工作。在交流会上指导老师武晓果指出,“今天各组成员采访收获成果丰富,但要牢记暑期实践并不是只去进行走访调研,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对新时代下环境与人类协同发展的认知与实践。”作为环境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村民的深度沟通,发现当下养殖业所存在的问题,来深刻认识“环境”这个学科的本质内涵——构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充分了解了当地养殖户在小龙虾养殖方面的经营流程,获知了小龙虾产业与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发展,作为环境专业的学子将所学焕发新知,投身国家绿色发展建设之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53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