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拾劳动
□贺柱明(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2001班)
2020年3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然而这条消息很快被淹没在各种资讯之中,除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解读之外,几乎看不到相关评论。
不过,我认为,这个文件谋虑之深远,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之深远,却不是当下大多数文件可以比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下大多数文件都是为了解决当前事而制定的,而这个文件却是谋篇布局几十年。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与教育有关的文件不是由教育部下发而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原因。
重视劳动,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他强调:“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因此,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俗话说,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如果是仅仅从美德或道德的角度去看待劳动,恐怕是难以理解文件的深意。实际上,劳动的真正价值在于,可以培树崇尚勤俭、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打磨人的意志,培育不惧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正确对待劳动、独立自主,还是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是一个人是否成人、成材的标志之一。那么,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
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中国史,历代王朝之兴替莫不是以勤而兴、因奢而败的。王朝兴起之初,初创者们无不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披荆斩棘,因而建立了王朝基业。而到了王朝中后期,大多统治阶者又是躺在先辈的基础上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以致王朝不断衰弱最终走向灭亡的。
再看今天,我们在走向舞台中心的过程中并非没有问题。曾经盛行的好逸恶劳,追求享乐、不劳而获以及暴富的观念和心态也逐步在我国出现。君不见五星大酒店一顿饭困难群众家中十年粮,君不见明星一笑值千金普通民众累死累活不值半文钱,君不见发达城市一套房半数上市企业多年业绩。
虽然中国现在的发展趋势总体是向上,但如果不遏制这种好逸恶劳的趋势。那么中国的未来,必然也会像过去的历代王朝一样,像今天的欧美国家一样,逃脱不了最终衰亡的历史周期律。所以,可想而知,正视劳动,重视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多重要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许多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往往是在细微处从无人知晓时生根生长。待到成熟时,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力量和趋势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54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