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选读《毛泽东诗词鉴赏》中的《清平乐·会昌》一诗。
读这首诗可以了解到写作背景是1931年5月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大“围剿”遭到失败,同年6月,他又自任“围剿”军总司令,纠集30万兵力,发动第三次大“围剿”,结果又被毛泽东、朱德所率领的红军打败。于是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有县城21座、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10月上旬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举行全体会议,会上,对“毛泽东是否仍留在前方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坚持将毛留在前方,但多数人不同意。会后,以要毛泽东主持中央政府工作的名义把他调回后方,随即撒销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由周恩来兼任。1932年底,蒋介石又调集30多个师,分三路对中央革命据地发动第四次大“围剿”;红一方面军约七万余兵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主要用大兵团伏击战方式打破了敌军的第四次大“围剿”。此前一段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处于顺境状态。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自任总司令,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在军事上采取“步步为营,堡垒推进”,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并强调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此时中央苏区兵力已有八万多人,但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依靠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具体特点的李德负责军事指挥,先是实行“两个拳头打人”、“全线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冒险主义进攻方针,强行进攻白区内敌人重兵防守的据点,结果屡屡受挫。后是转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实行“分兵把守”、“全线防御”、“以堡垒对保垒”“短促突击”,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因而使反“围则”陷人被动状态。1934年4月中旬,蒋军集中兵力进攻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博古、李德调集红军主力坚守广昌,并亲自指挥;结果由于敌强我弱,经 18 天血战后,广昌失守,中央苏区大门被打开使“围剿”军步步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由上述可知,至 1934 年夏中央苏区已处于严峻的逆境状态。这些便是“形势危急”、心情“郁闷”的具体内涵。1934年4月到 7月,毛泽东因搞调查研究和指导地方工作,由瑞金到达粤赣省委驻地会昌,住在城北文武坝。6月下旬,他亲临位于会昌城东南约60华里的南线前沿红军22师驻地李官山作军事调查;7月下旬,他从南有线前沿返回驻地文武坝,23日清晨,他携同战友从文武坝出发,登上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峰巅,返回 驻地后,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登临高峰,借景抒怀,这不是一般旅游观光者的登山抒怀,而是处在特定历史关头的革命家的独特、深沉的抒怀,它鲜明地表现了革命家的风度以及毛泽东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62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