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实践调查团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它具有跨流域、跨地区、涉及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建设管理涉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诸多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是极大的改善了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受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推动中国中、北部地区的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农业的影响问题,对于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周边人民生活十分重要。此次南水北调实践调查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农业方面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以调查当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实际状况,诊断南水北调建设对农业方面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一方面农业种植有条件倾向于选择较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农业从业人员能够从生态农业产业链获取更高的收入回报,从而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而南水北调中线区域地处国家中心城市与黄河流域中部区域,农业生态保护有关政策与措施具有更高的质量与效率。在农药、地膜等高农业污染资料使用上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保持相对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农业各区域间也存在差异,而差异主要源自于各地基础条件与投入,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根据以上分析,为缩小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整体协调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成员们经过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远离区域经济发达中心区以及生态农业社会效益整体较为落后的地区,应在生态农业规划过程中,在政策支持与转移支付上给予一定倾斜,通过补贴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如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业参与者的个人收入,整体提高当地生态农业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其社会收益。
(2)强化与落实生态农业的政策力度。借鉴许昌等地的经验,在减少农膜、农药使用量,降低碳排放,推进节水灌溉,发展滴灌技术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可以量化实施的标准,并按照该标准严格检查认真落实。
(3)通过对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生态农业的地区发展差异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的地区不平衡受经济效益产出和生态农业产业化规模影响较大。在科技方面,应开展由政府推动、生态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先进生产技术引进与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以当地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提高生态农业产出水平。
指导老师:李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67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