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2022年4月28日,京杭运河首次实现了全线水流贯通。时运河旅行文化正兴起,循着大运河之脉络,护水巡杭,江流无声——群英璀璨小队前往大运河畔,对大运河的水质及文化方面展开调研实践。 初闻漕河,始觉冗杂 2022年6月28日,实践队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往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水体治理部进行调研。水体治理部的工作人员从京杭大运河的管理部门、水体治理部的职能及日常工作、国家实行水体保护所实施的政策、水体治理所涵盖的基本概念、水体治理时遇到的难点等方面展开了具体说明。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积极探索河长制,分队成员此次寻访的京杭运河综合保护中心水体治理部相当于“河长办公室”,属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依法依规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有力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的推进。 弥晓精深,护文之重 2022年6月29日至7月1日,实践队于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和中国刀剑剪博物馆等博物馆开展参观活动,了解学习了大运河的有关知识和大运河孕育的文化。在接触大运河文化的内容的同时,也了解到当地对大运河文化保护的举措:当地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着重于以博物馆文物的形式,将保护大运河文化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调查寻访,河滨民意 2022年6月30日,参观完博物馆,实践队分成四组采访运河两岸的居民及商户。各组分别采访了当地运河环境卫生保护志愿者,爱心驿站的志愿者,当地普通居民,医生及商户,涵盖了当地基本的居民情况。当地居民对大运河的水质和治理情况是否符合预期总体反应良好,肯定了运河航运对沿岸的经济的促进作用。他们认为运河周围经济水平不会因为航运的减少,运河文化旅游功能的完善而下降。运河的水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虽然近年来政府的水体治理政策卓有成效,但要重现老一辈心中的碧波荡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身体力行,伴河之滨 2022年7月4日,实践队参与水体治理部工作人员组织的巡河活动:从运河天地旅游码头坐船到信义坊站,再沿运河边步行至武林门码头。在巡河过程中,实践队将重心放在运河周遭的环境治理上,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运河绿化和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未出现非法捕捞和悬挂晾晒景观的物品;存在共享单车乱停,路边乱丢垃圾的现象。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皮日休的诗句将我们带进京杭运河怡人的景色中,但这种理想化描写不应该只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歌中,京杭运河的水木清华应该在每个人的保护下代代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7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