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畲乡之美,江南之梦”盖竹文旅发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走进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竹垟畲族乡的民族团结图书室研学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管理者之一蔡女士的带领下,深入体验畲族与汉族迥然不同的婚俗准备工作,体会畲族特色,感受民俗风情。
“十四五”《纲要》中强调:“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盖竹文旅发展调研团队探访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盖竹村当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感受到了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做出的努力成效。
研学非遗,遇见畲乡
这间屋子之前只是一间普通的粮仓,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它被改造成了竹垟村的女性美好生活实践基地,近几年才被翻新为民族团结图书室研学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内部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层空间主要放置着儿童书籍,诸如《老人与海》、《小王子》等符合儿童课外阅读需求的经典书目,窗边摆放着数张桌子,可供研学者阅读,而下层空间主要是为畲族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服务。
蔡女士说:“我们这个实践基地一楼主要是基于畲族婚俗开展儿童研学活动,例如编织彩带和体验畲族服饰等一系列活动。也有许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研学的大学生团队和附近的教师团队来这里参观学习。在疫情之前,如果当地有观光旅游团过来参观游玩的话,我们也会有专门的老师带领参观引导,进行研学讲解。”
实践基地不仅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研学区,还是竹垟畲族乡的地标建筑。这间由破旧粮仓改造而成的古朴温馨的图书室挂有“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浙江大花园建设研究院——花园乡村实践基地”和“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牌匾。竹垟畲族乡山清水秀的风景,淳朴热情的人民和悠久独特的风俗文化,都是吸引他人来到这里游玩研学的重要因素。宁静的畲乡,浓郁的畲情畲韵,让人心之所向,心旷神怡。
凤冠嫁衣,文化印记
畲族婚俗,是传统畲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其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如果将畲族传统文化比作畲族新娘头上瑰丽的凤冠,那么,奇特而绚丽的畲族婚俗,便是凤冠上璀璨的明珠。
畲族人民在竹垟村定居已360多年,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特色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蔡女士向实践团队展示了畲族婚嫁的女方嫁衣,她说:“我们畲族婚嫁的女方服饰一般是大红色的衣裙,但并不拘泥于样式和图案花色,因此每一件嫁衣上的图案都各有不同。然而新娘嫁衣又有一定的模板,因此也都大同小异。”同时,她还说明了男方的服饰一般是褂子马甲,样式更为简约大方。
畲族的传统婚礼中,对歌贯穿始终,从婚礼准备到结束,人民都会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于新人的祝福和自己的喜悦欢庆之情。在婚礼仪式上,畲族婚礼有着其古朴的婚俗特色,例如简约大方的“行嫁”,在精巧的青石古巷中,热闹的迎亲送亲队伍热闹十足,形成畲族婚礼上一抹独特的风景。畲族的伴娘和伴郎被称作“赤娘”和“赤郎”,赤娘和赤郎会在婚礼中协助新人完成仪式。在婚礼当日,赤娘需要为新娘梳妆打扮,带上传统头饰“凤冠”——凤凰是畲族的图腾,因此,每一位畲族姑娘结婚时一定会戴着凤冠行礼。而赤郎则需要在娶亲时举行“借锅”的仪式,“借锅”也称为“借婚”,即在结婚的时候借嫁方炊来宴请客人,表示能够吉祥如意的含义。同时,还有考验新人双方默契的“抢亲”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别具一番风味,尽管畲族没有系统的文字体系,但通过文字符号与风土人情也可见其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由于疫情原因,现在来到竹垟畲族乡的游客骤减,研学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难以进行。蔡女士说:“现在因为疫情,我们实践基地已经很久没有开展活动了,婚嫁活动也减少了许多。偶尔会有一些团队过来旅游或者学习,但都不能及时请到引导老师,对文化的传承已经远不如前,甚至趋于断代了。”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疫情好转的情况下,婚嫁风俗活动能够重新呈现在村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源泉和滋养。同时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辅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畲族乡这一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村镇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继而在文化产业、教育和旅游等领域实现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74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