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相关史料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等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中国面塑艺术,洛阳师范学院青春遇见非遗暑期调研队最终联系到了河南省安阳市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魏氏面塑魏红刚老师。在经得同意后,于近日对其进行了线上采访。
采访中,魏红刚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面塑文化的起源和制作工序。用面粉、糯米粉、蜂蜜、开水烫面,蒸熟,然后加颜色调和,这就叫面塑泥,用面塑泥捏出各种人物、花鸟鱼虫的形式叫做面塑。起初的面塑实用性大于观赏性,多用于祭祀。
在魏红刚老师的讲述中,团队了解到他自小在爷爷的教导下学习面塑,如今面人已陪伴他四十年之久。刚开始,他在北京、上海等地摆摊,艰难维持生计。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魏红刚老师精湛的手艺和匠心精神被一位顾客所赏识。在顾客的邀请下,魏红刚老师去了幼儿园授课,教孩子们捏面人,传授面塑文化。随后,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下,魏红刚老师开通淘宝店铺,让更多人买到他自己做的面塑泥。同时,他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发布面塑教程,让更多的人学习面塑,了解面塑文化。
针对面塑文化目前的发展状况,魏红刚老师是持有一定消极态度的。在他看来,他是幸运的。妻子懂得网络,能够帮助他通过互联网平台宣传面塑文化,并借助电商平台售卖自己的作品,使其更容易维持生计,从而更专注地传承非遗文化。但可能还有一些跟他同样甚至更大年纪的面塑手艺人,并没有他这份运气。面塑制作精细,耗时长,利润低,很多的面塑手艺人并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对新事物的认知大部分来自网络,但对于年长不懂互联网媒介的手艺人来说,他们的技艺被阻隔在了时代边缘,无法利用网络宣传。面塑文化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导致生计难以维持,面塑手艺人的制作动力被极大削弱,面塑文化的传承面临极大挑战。
但是这些消极的态度并没有使魏老师退缩,在谈论过程中,团队了解到魏红刚老师把期望寄托于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继承自己所有的技艺,让面塑文化经久不衰。平时他会给孩子报艺术班、书法班,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在他的教导下,年仅九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捏出基本的面塑图案。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魏老师提到了古巴比伦,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盛极一时的文明并没有得以延续,成为了全世界的遗憾。在魏红刚老师看来,现如今存在于世的古巴比伦人的后代,是非常可悲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看不懂自己祖先使用过的文字。而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文化的传承,有着漫长且深厚的文化记载。如今,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很多人更愿意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面塑文化,使得更多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能有丰富的渠道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避免传承了几千年的面塑文化被后人所淡忘。
非遗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下生存、发展。但在如今快节奏、经济化的时代下,一些低效的、利润小的非遗文化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脚步,生存空间慢慢被压榨,这些非遗文化需要一点时间来慢慢地融入现代社会,所有人应当重视起来,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不要等到泉水干涸,才懂水的珍贵。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更应当肩负起传承非遗文化的历史使命,助力非遗文化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74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