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守护国家安全、筑牢反邪防线”小队来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我们跟随着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潮都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高海荣一起走进中国伞乡馆,了解南阳制伞的发展历程。
高书记为我们讲述了关于伞的传说。相传伞是鲁班的妻子在给他送饭时经常被雨淋湿而被发明出来。伞也有一个很美好的寓意——“以伞代表清廉文化”,伞状似荷花,荷花素来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意。南阳人自称自己的制伞史可写成一首诗:“手提肩背走乡下,翻山越岭老少边,挤进城门去卖伞,冲出国门赚洋钱。”
南阳制伞业已有半世纪之余历史
南阳的制伞业,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横蓬村修伞匠高渭泳在修伞之余,还手工制作黄油布伞。上个世纪80年代初,高家四兄弟办起了南阳伞厂,到1984年,省内外已有50多家商店和南阳伞厂签订了长期经销合同,南阳伞厂成为南阳乃至萧山个体私营经济的一面旗帜。在高家兄弟的影响和带领下,制伞业开始在南阳各村蔓延,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已有制伞企业30余家,工业总产值超千万元。南阳制伞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发展的巨大进步。
南阳制伞:地方经济引领共富
南阳制伞有个特点,那就是最后一道伞面缝制工艺是在千家万户中完成的。缝伞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工具,一根针、一根线就可以在家操作了。每天一大早,附近的农户会去伞厂拿伞面和伞架回去加工缝制,在许多楼房的院子里,坐在椅子上低头手缝制雨伞的村民,常常成为南阳一景。南阳伞业行业的发展,成了一方人民的富民产业。全街道6000多位老人充分发挥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缝伞;勤劳的南阳农妇她们是白天上班,晚上缝伞,老年人和妇女的缝伞收入年达四五千万元;有的农家靠伞造起了洋房,靠伞添置了家电。上万名的外来打工妹也享受着南阳伞业发展的甜头。
特色产业形成品牌引领
南阳伞业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原料自给,产供销一条龙,可以说有两个“不走出”:不走出南阳就可以采购到制伞的全部原料;不走出南阳就可以每天把30万把南阳伞销往全国各地。南阳的伞业企业争创名牌,涌现出了“圣山”“天宝”“新宝”“西子”“晶叶”“布尔享”“天爱”等名牌,“雨宝”“新宝”“宇宙”等还荣获了区知名商号。如“天宝”商标被杭州市工商局认定为著名商标。圣山集团的“圣山”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
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南阳街道主动作为,依托伞文化资源,将文化基因融入到特色惠民富民产业中,紧密嫁接文创、旅游、休闲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惠民富民产业,实现了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惠民产业、推动共同富裕注入极大的动力。
编辑:谷夏妍
摄影:平怡、沈家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81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