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旗渠,我们在行动
——水资源学院“惜涓滴之水,护生命之源”社会实践队
太行山脉,高耸险峻,多峡谷、山崩地貌。有一条人工引水渠,蜿蜒曲折,穿越了太行山区,将浊漳河水引到林州,满足了千万人民的灌溉需求。它就是红旗渠。
这条人工天河,将晶莹的活水引到了林州,这个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交界处的小县城,这个自古就是严重干旱的区域。从此,林州彻彻底底地活过来了,林州人民彻彻底底地醒过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绝非浪得虚名。早早听说过有名的红旗渠,实在是有幸能来一睹它的风貌。头一个来到的是红旗渠分水闸,游客不多,闸上的观景台寂寥无人,殊不知脚下已经洪流滚滚。这是来自浊漳河的浑水,用作浇灌田地。虽然是浊水,但水中亦无半点垃圾,实在是比那些名声鹊起的度假沙滩要净得多。
顺着渠水往前走,渠道中立着一座步行桥,黄底红字,写着“征服自然”几个字,沿山间小路的指示方向,先登百余级台阶,再在陡峭的崖壁中穿行,就到达了渠水的平行高度。这里的水不再汹涌奔腾,而是静静的,轻轻的,好似躲避着什么。躲开了,躲开了自然的束缚,向着人类,以无限的生命活力奔来了。这条路格外长,途中一直是平坦的道路,左边是山崖,右边就是渠水。估摸着走了一两个小时,同行的几个伙伴也落开了距离,我便自己独自向前。兜兜转转,竟忘了已经走过多少个石洞,“山碑”两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180个,架设渡槽150座,挖砌土石2500多万方,如果把这些土石磊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光是这阵势,就丝毫不可小觑。1959年,林州这片大地再也忍受不了高温的侵袭,面对前所未有的干旱,林州人民扛起凿子和锤子,高举着红旗前进,红旗渠的时代即将到来。
十年奋战中,共产党员们冲在了最前头,和群众民工们一起上山,扛工具,挖山头,扒树叶充饥,捞河草填肚子,女同志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干的活有多苦,上的山有多险,我们不想而知,而当时壮烈又英勇的场面,也绝非几行文字能够表现。只有红旗渠的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直到今天,依然在山谷中荡气回肠,那么响亮。
又想起那句话,“征服自然”。人会征服自然吗?我未敢苟同,但心底的暖流已经和渠水交融在一起。没错,是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人与水的渊源,诉说不尽。一切的一切,在交融二字中展现无疑。
指导老师:石家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89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