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月1日,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洋坑村是全国崩岗治理示范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这些荣誉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洋坑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洋坑村坚持创新推行“生态治理+产业开发”发展模式,村庄周围信息技术园区高楼林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落户于此。村内小溪环绕,宅田相间,山、水、花、田与村居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田园画卷。
谁能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洋坑村还是“晴天漫天灰、雨天满地泥”的崩岗区和矿山区。当地以矿山开采和石材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以牺牲生态的代价进行发展。看着居住的家乡满目疮痍,村民不得已背井离乡,在他乡寻找落脚点。这种发展模式,既破坏了生态,也摧毁了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
近年来,洋坑村积极推进党建与思政,守正创新“八大工程”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陈小福书记带领全村村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村庄清洁等行动,促进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推动乡村环境由尘土漫天变为青山绿水。如今的洋坑村,很好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洋坑村的发展方向变化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由卖资源变为卖风景,由破坏环境变为保护环境,是世界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途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大多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到如今,我们的地球已遍体鳞伤,急需我们的保护。
过去流传着“嫁人不嫁洋坑村”的说法,反应了洋坑村的贫穷。而如今洋坑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们纷纷前来学习经验。洋坑村的变化向我们展现了乡村振兴新思路,乡村发展并不一定要破坏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留住乡愁,传承村落文化,讲好村庄故事,是现代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思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的古建筑被破坏,千篇一律的楼房拔地而起,失去了乡村原有的面貌。城市的复制品并不是建设乡村的持续发展之路。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怀。倘若乡村与城市成为“双胞胎”,那么乡村与城市相比哪来所谓的竞争力呢?要把乡村打造为城市的“兄弟”,与周边城市相互联动,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洋坑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古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村中有许多百年参天大树,撑起一方水土。冬暖夏凉的古厝,展示着老一辈洋坑人的智慧。生态小院就是最好的证明。生态小院创始人何环珠老师,保持古厝的原汁原味,将乡村文化融入生态小院设计中,生态小院,坐落于闽南古厝——“洋坑村侨居文化”保护点,以“1977茶云故事馆”为主场地,围绕“非遗茶文化”延伸茶叶生态链、产品链、价值链,形成以生态保护、文化体验、技艺传习、研学教育、休闲观光为主导的生态综合体。生态小院将 “人与茶的生命共同体”作为宗旨,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在探索中形成 “五个一”的发展理念,即“一个庭院,一套技术,一组产品、一种文化、一味生活”。
生态小院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汁原味”的呈现,现在很多搞文旅融合的产业表面上看,复古雅致,内部却被时尚感和商业化填满。我们想要振兴乡村文化,就要牢牢记住发展的初衷。
五天的下乡实践,让我了解了洋坑村的成功之路。紧靠复制城市的发展模式,开采资源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讲好村落文化,才能够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洋坑村的发展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00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